課程代碼 |
01D14G02
|
課程中文名稱 |
公民與社會
|
課程英文名稱 |
Civic and Social Education
|
學分數 |
2.0
|
必選修 |
必修
|
開課班級 |
五專電機二甲
|
任課教師 |
楊子震
|
上課教室(時間) |
週三
|
第5節
|
(I0210)
|
週三
|
第6節
|
(I0210)
|
|
課程時數 |
2
|
實習時數 |
0
|
授課語言 |
1.華語
|
輔導考證 |
無
|
課程概述 |
進入二十一世紀,無論先進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均致力於社會環境的改善與人民素質的提升,以期建立公民社會。公民,是社會對於國家權力和市場獨占的制衡。成熟的公民社會,以理性為依歸,保障人民的公共參與。公民社會不僅存在於一國之內,也逐漸擴及全球,期能共同解決人類的貧富不均、教育落差、環境污染和族群衝突等問題,讓世界邁向共欣共榮的美好遠景。關鍵即於培養新一代具備身於現代社會所應有的人文社會涵養及問題解決能力,以達促進公民形成。
本課程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文化的實踐。希能協助修課同學具備了解現代社會現象的公民知識,並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公民關懷,以增進社會參與能力。自微觀面到宏觀面,簡單扼要地教授公民所需具備的基本素養,期有助於臺灣的公民社會形成與民主深化。
|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
|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
編號 | 中文課程學習目標 | 英文課程學習目標 | 對應系指標 |
1
|
認識社會科學領域相關的基本知識。
|
|
1 基本知能
|
2
|
培養現代社會範疇互動應具有的公民素養。
|
|
9 人文與倫理素養
|
3
|
增進個人因應「我群」「他者」相互作用的問題解決能力。
|
|
8 敬業合群
|
4
|
培養對自我的肯定、對鄉土的關懷、對國家的認同並具有地球村的意識。
|
|
3 本土與國際意識
|
5
|
建立正確的生命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國際觀和永續發展的理念。
|
|
10 服務關懷
|
|
就業力培養目標 |
|
校指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專業知識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外語能力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素養 |
服務關懷 |
|
15% |
5% |
5% |
5% |
15% |
5% |
5% |
15% |
15% |
15% |
|
系指標 |
1 |
4 |
2 |
5 |
3 |
6 |
7 |
8 |
9 |
10 |
|
基本知能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本土與國際意識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與倫理素養 |
服務關懷 |
|
15% |
5% |
5% |
5% |
15% |
5% |
5% |
15% |
15% |
15% |
|
中文課程大綱 |
1. 具備解決現代社會問題的知識。 2. 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公民素養。 3. 培養活躍國際社會的參與能力。
|
英/日文課程大綱 |
1. To address problems of modern society. 2. To become a well-adjusted person. 3. To be activ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
課程進度表 |
主題1 公共利益 主題2 多元性別 主題3 多元文化 主題4 勞動權益 主題5 居住正義 主題6 社會運動 主題7 永續發展 主題8 民主參政 主題9 兩岸關係 主題10 自由貿易
|
課程融入SDGs |
|
期考調查 |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
出席缺曠
|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
分組討論
|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
日常表現
|
|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
課程學習目標 | 教學方式 | 評量方式 |
認識社會科學領域相關的基本知識。 |
課堂講授
啟發思考
參觀實習
|
日常表現
(
平時
)
其他
-出席缺曠
(
期中
)
其他
-分組討論
(
期末
)
|
培養現代社會範疇互動應具有的公民素養。 |
課堂講授
啟發思考
參觀實習
|
日常表現
(
平時
)
其他
-出席缺曠
(
期中
)
其他
-分組討論
(
期末
)
|
增進個人因應「我群」「他者」相互作用的問題解決能力。 |
課堂講授
啟發思考
參觀實習
|
日常表現
(
平時
)
其他
-出席缺曠
(
期中
)
其他
-分組討論
(
期末
)
|
培養對自我的肯定、對鄉土的關懷、對國家的認同並具有地球村的意識。 |
課堂講授
啟發思考
參觀實習
|
日常表現
(
平時
)
其他
-出席缺曠
(
期中
)
其他
-分組討論
(
期末
)
|
建立正確的生命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國際觀和永續發展的理念。 |
課堂講授
啟發思考
參觀實習
|
日常表現
(
平時
)
其他
-出席缺曠
(
期中
)
其他
-分組討論
(
期末
)
|
|
指定用書 |
書名 |
思辨: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
|
作者 |
黃益中
|
書局 |
寶瓶文化
|
年份 |
2015年
|
國際標準書號(ISBN) |
9789864060115
|
版本 |
初版
|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 |
參考書籍 |
1. 葉至誠,《現代社會與公民素養》(臺北:秀威資訊,2008年7月)
2. 劉阿榮,《多元文化與公民社會》(臺北:揚智,2009年7月)
3. 閔宇經等,《人權影像:從電影文本理解公民社會》(臺北:巨流,2009年11月)
4. Carlos Alberto Torres(張建成等譯),《民主、教育與多元文化主義:全球社會公民職權的困境》(臺北:學富文化,2010年11月)
5. 王蘭君、閔宇經、程長志、謝易達,《公民與社會》(臺北:巨流,2012年3月)
6. Michael Edwards(張義東等譯),《公民社會》(臺北:開學文化,2013年9月)
7. 廖福特編,《聯合國人權兩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臺北:新學林,2014年8月)
8. 馬希米里安諾.塔羅齊、卡洛斯.艾柏托.托瑞斯(丘忠融譯),《全球公民教育與多元文化主義危機:當前挑戰與觀點辯論》(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2019年2月)
|
教學軟體 |
|
課程規範 |
1.準時到課或全程出席有困難者,加退選前建議請再三思。
2.課程進度得視實際需要調整。
3.詳細課程規範、評量方式等將於首次上課時進行說明,請務必出席。
4.上課中嚴禁使用任何電子3C產品。
5.指定用書為課前預習、課堂討論、課後複習所必需,請務必自行購入或確保長期借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