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 |
03D11301
|
課程中文名稱 |
教學原理(國民小學)
|
課程英文名稱 |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
學分數 |
2.0
|
必選修 |
必修
|
開課班級 |
教育學程-小
|
任課教師 |
王佳琪
|
上課教室(時間) |
週一
|
第7節
|
(N403)
|
週一
|
第8節
|
(N403)
|
|
課程時數 |
2
|
實習時數 |
0
|
授課語言 |
1.華語
|
輔導考證 |
1.教師證書
2.文教行政高考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在探討教學原理與主要教學方法及其應用,課程內容包括教學的基本概念、教學的理論基礎、認知領域的教學方法、情意領域的教學方法、技能領域的教學方法、個別化教學法、教學評量原理與方法及創新教學革命介紹。
|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
教育概論、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
|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
編號 | 中文課程學習目標 | 英文課程學習目標 | 對應系指標 |
1
|
探討教學原理與教學方法學科之基本知識
|
|
1 教育基本素養
|
2
|
具備愛心和教育良心,具有教育精神
|
|
2 教育專業倫理
|
3
|
熟知教育目標、課程發展和教學設計原理
|
|
4 教學設計能力
|
4
|
熟悉各種教學原理
|
|
6 教學實施能力
|
|
就業力培養目標 |
|
校指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專業知識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外語能力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素養 |
服務關懷 |
|
10% |
45% |
5% |
5% |
5% |
5% |
5% |
5% |
10% |
5% |
|
系指標 |
1 |
4 |
5 |
6 |
11 |
9 |
12 |
7 |
8 |
3 |
2 |
10 |
|
教育基本素養 |
教學設計能力 |
編選教材能力 |
教學實施能力 |
善用資訊科技 |
追求專業成熟 |
通曉外國語文 |
班級經營能力 |
學生輔導能力 |
敬業樂業精神 |
教育專業倫理 |
關心社區事務 |
|
10% |
20% |
5% |
20% |
5% |
5% |
5% |
5% |
5% |
5% |
10% |
5% |
|
中文課程大綱 |
第01單元 教學的基本概念 第02單元 教學的理論基礎 第03單元 教學理論(一) 第04單元 教學理論(二) 第05單元 認知領域的教學方法(一) 第06單元 認知領域的教學方法(二) 第07單元 情意領域的教學方法(一) 第08單元 情意領域的教學方法(二) 第09單元 技能領域的教學方法 第10單元 個別化教學法 第11單元 教學評量原理與方法(一) 第12單元 教學評量原理與方法(二) 第13單元 創新教育課程設計與討論
|
英/日文課程大綱 |
1.a concept of teaching 2.teacher’s belief 3.theories of teaching 4.processes of teaching 5.teaching objective 6.teaching methods 7.speech in the classroom 8.motivating students to learn
|
課程進度表 |
1 2016/9/12 課程介紹 2 2016/9/19 教學的意義、性質與研究 3 2016/9/26 發展理論與應用I:認知發展 4 2016/10/3 發展理論與應用II:人格與社會發展 5 2016/10/10 學習理論與應用I:行為主義取向 6 2016/10/17 學習理論與應用II:認知取向 7 2016/10/24 學習理論與應用III:人本主義取向 8 2016/10/31 動機與學習 9 2016/11/7 教學單元設計與實例 10 2016/11/14 期中考-教學工作的期許及自我省思 11 2016/11/21 個別差異:智力因素 12 2016/11/28 個別差異:非智力因素 13 2016/12/5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 14 2016/12/12 教學評量原理與方法 15 2016/12/19 教學模式I:直接教學法 16 2017/12/26 教學模式II:討論教學法 17 2017/1/2 教學模式III:合作學習法 18 2017/1/9 期末考
|
課程融入SDGs |
|
期考調查 |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
|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
|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
|
|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
課程學習目標 | 教學方式 | 評量方式 |
探討教學原理與教學方法學科之基本知識 |
課堂講授
|
筆試
(
期末
)
|
具備愛心和教育良心,具有教育精神 |
課堂講授
|
口試
(
平時
)
|
熟知教育目標、課程發展和教學設計原理 |
課堂講授
|
書面報告
(
平時
)
書面報告
(
期中
)
|
熟悉各種教學原理 |
課堂講授
|
口頭報告
(
平時
)
|
|
指定用書 |
書名 |
教學原理
|
作者 |
王財印、吳百祿、周新富
|
書局 |
台北:心理
|
年份 |
2009
|
國際標準書號(ISBN) |
|
版本 |
第二版
|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 |
參考書籍 |
1. 張世忠(2010)。教學原理:統整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2. 沈翠蓮(2006)。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五南 3. 張文哲(譯)(2013)。R. E. Slavin著。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Educational Psychology)第三版。台北市:學富文化 4.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
教學軟體 |
多媒體影音、PPT等
|
課程規範 |
1.上課禁止滑手機、課堂期間教室內禁止飲食(補充水份等液體除外) 2.請勿遲到早退,不要無故缺席,課堂請假需事前來信告知授課教師 3.須完成課堂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