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視窗
南臺科技大學105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資訊
課程代碼 03D12N01
課程中文名稱 學習評量
課程英文名稱 Educational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學分數 2.0
必選修 必修
開課班級 教育學程-中,教育學程-小
任課教師 黃惠慈
上課教室(時間)
週二 第5節 (N403)
週二 第6節 (N403)
課程時數 2
實習時數 0
授課語言 1.華語
輔導考證 1.國民小學教師檢定科目 “課程與教學”
課程概述 介紹評量的意義、目的和趨勢,以及如何解釋評量結果、協助學生學習。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編號中文課程學習目標英文課程學習目標對應系指標
1 掌握各種評量技巧和知識 Master the Skills and 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6 教學實施能力
2 能自行編製合乎測驗規範的測驗 Compose Tests and Questionnaire 8 學生輔導能力
3 具備客觀正確解釋測驗分數的能力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performance records on Test 5 編選教材能力
4 能正確判讀研究結果的數據 Judge the Result or Data of Studies 4 教學設計能力
就業力培養目標
  校指標 1 2 3 4 5 6 7 8 9 10
  專業知識 實務技能 資訊能力 整合創新 外語能力 熱誠抗壓 表達溝通 敬業合群 人文素養 服務關懷
  6% 50% 6% 4% 2% 5% 16% 4% 3% 4%
  系指標 1 4 5 6 11 9 12 7 8 3 2 10
  教育基本素養 教學設計能力 編選教材能力 教學實施能力 善用資訊科技 追求專業成熟 通曉外國語文 班級經營能力 學生輔導能力 敬業樂業精神 教育專業倫理 關心社區事務
  6% 15% 15% 20% 6% 4% 2% 5% 16% 4% 3% 4%
中文課程大綱 一、緒論
二、測驗的目的
三、常模參照與效標參照測驗
四、撰寫客觀的測驗題目
五、撰寫申論測驗題目
六、實施、分析和改進測驗
七、實作評量
八、檔案評量
九、測量態度和社會行為
十、標準化測驗及其類型
十一、統計基本概念(一) - 集中量數和變異量數
十二、統計基本概念(二) - 相對地位量數
十三、統計基本概念(三) - 常態分配
十四、積差相關
十五、測驗的效度
十六、測驗的信度
英/日文課程大綱 1.Introduction
2.The Purpose of Educational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3.CRT and NRT
4.Performance Assessment
5.Portfolio Assessment
6.Assessment for Attitude and social Behavior
7.Mean, Median and Mode
8.SD and SIQR
9.Z Distribution
10.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1.Reliability
12.Validity
13.Accuracy
課程進度表 一、緒論
二、測驗的目的
三、常模參照與效標參照測驗
四、撰寫客觀的測驗題目
五、撰寫申論測驗題目
六、實施、分析和改進測驗
七、實作評量
八、檔案評量
九、測量態度和社會行為
十、標準化測驗及其類型
十一、統計基本概念(一) - 集中量數和變異量數
十二、統計基本概念(二) - 相對地位量數
十三、統計基本概念(三) - 常態分配
十四、積差相關
十五、測驗的效度
十六、測驗的信度
課程融入SDGs
期考調查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課程學習目標教學方式評量方式
掌握各種評量技巧和知識
課堂講授  
筆試期中
能自行編製合乎測驗規範的測驗
課堂講授  
口試平時
具備客觀正確解釋測驗分數的能力
分組討論  
筆試期末
能正確判讀研究結果的數據
分組討論  
筆試期中
指定用書
書名
作者
書局
年份
國際標準書號(ISBN)
版本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參考書籍
教學軟體
課程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