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 |
10D17703
|
課程中文名稱 |
靜力學
|
課程英文名稱 |
Applied Mechanics (Statics)
|
學分數 |
3.0
|
必選修 |
必修
|
開課班級 |
四技奈米二甲
|
任課教師 |
林育昇
|
上課教室(時間) |
週一
|
第1節
|
(K412)
|
週一
|
第2節
|
(K412)
|
週一
|
第6節
|
(K412)
|
|
課程時數 |
3
|
實習時數 |
0
|
授課語言 |
1.華語
|
輔導考證 |
無
|
課程概述 |
應用(工程)力學原理概述與分析計算,其內容包括質點、剛體、力與力系的概念、力矩的分析計算,自由體圖繪製,重心等位置計算、摩擦與慣性矩暨應用平衡方程求解。
|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
|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
編號 | 中文課程學習目標 | 英文課程學習目標 | 對應系指標 |
1
|
理解質點靜力平衡
|
Comprehensive on the static equilibrium of particles
|
1 工程知識
|
2
|
力量系統的分析
|
Analysis of the system of forces
|
1 工程知識
|
3
|
剛體平衡的分析
|
Analysis of the equilibrium of rigid bodies
|
1 工程知識
|
4
|
形心與慣性矩的計算
|
Calculation of centroid and moment of inertia
|
1 工程知識
|
|
就業力培養目標 |
|
校指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專業知識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外語能力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素養 |
服務關懷 |
|
10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系指標 |
1 |
2 |
3 |
9 |
4 |
12 |
6 |
10 |
11 |
5 |
13 |
7 |
8 |
|
工程知識 |
設計實驗 |
實務技術 |
資訊能力 |
設計整合 |
外語能力 |
熱誠抗壓 |
口語表達溝通 |
書面表達溝通 |
溝通協調 |
人文藝術 |
社會關懷 |
職業倫理 |
|
10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中文課程大綱 |
1.概論-基本概念 2.力、向量和合力 3.力矩和力偶 4.平衡 5.結構與桿件 6.三維空間靜力平衡 7.摩擦 8.形心與重心 9.慣性矩 10.應用與解答
|
英/日文課程大綱 |
1.Intoduction-Basic Concept 2.ForceVector and Resultant 3.Moments and Couples 4.Equilibrium 5.Structure and Member 6.Static equilibrium of three dimension spaces 7.Frictions 8.Center of Gravity, Centric and Center of Mass 9.Moments of Inertia 10.Application and Solution
|
課程進度表 |
1. 概論 2. 力、向量和合力 3. 力平衡 4. 力矩 5. 力偶 6. 結構與桿件 7. 摩擦 8. 形心與重心 9. 慣性矩 10.MATlab
|
課程融入SDGs |
|
期考調查 |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
筆試
|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
筆試
|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
小白板與作業
|
|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
課程學習目標 | 教學方式 | 評量方式 |
理解質點靜力平衡 |
課堂講授
分組討論
實作演練
啟發思考
|
作業
(
平時
)
筆試
(
期中
)
|
力量系統的分析 |
課堂講授
分組討論
實作演練
啟發思考
|
作業
(
平時
)
筆試
(
期中
)
|
剛體平衡的分析 |
課堂講授
分組討論
實作演練
啟發思考
|
作業
(
平時
)
筆試
(
期末
)
|
形心與慣性矩的計算 |
課堂講授
分組討論
實作演練
啟發思考
|
作業
(
平時
)
筆試
(
期末
)
|
|
指定用書 |
書名 |
靜力學
|
作者 |
R.C.Hibbeler
|
書局 |
高立
|
年份 |
2017
|
國際標準書號(ISBN) |
978-986-280-356-1
|
版本 |
二
|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 |
參考書籍 |
|
教學軟體 |
|
課程規範 |
本次課程主要以課堂講述及討論建立靜力學的理解,教學方法以分組討論及課堂互動,搭配小白板來進行分組練習、上台展示等方式讓同學們交互學習;學期成績由四個部分組成: 出席及課堂表現、作業、期中筆試、期末筆試,本教學目的除了給予同學們充分對於靜力學的了解,更希望建立同學的表達能力、自我思考邏輯、團隊互動、以及對於工程及未來的規劃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