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 |
10N00J01
|
課程中文名稱 |
車輛元件設計
|
課程英文名稱 |
Vehicle Element Design
|
學分數 |
3.0
|
必選修 |
選修
|
開課班級 |
夜四技自控四甲,夜四技車輛四甲,夜四技車輛四乙
|
任課教師 |
瞿嘉駿
|
上課教室(時間) |
週二
|
第12節
|
(K411)
|
週二
|
第13節
|
(K411)
|
週二
|
第14節
|
(K411)
|
|
課程時數 |
3
|
實習時數 |
0
|
授課語言 |
1.華語
|
輔導考證 |
無
|
課程概述 |
使學生熟悉車輛元件設計之基本原理與觀念,內容包括車輛傳動件:離合器,煞車,皮帶傳動,鏈條傳動,鋼索傳動, 齒輪傳動。並包括車輛結件: 螺紋扣接, 焊接, 铆接。
|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
無
|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
編號 | 中文課程學習目標 | 英文課程學習目標 | 對應系指標 |
1
|
熟悉熱強度與磨損設計之基本原理,並以此為基礎設計車輛元件
|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trength design and wear design, and able to design basic vehicle element
|
1 工程知識
|
2
|
能了解圖表數據對元件設計之物理意義
|
Able to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the related figures and tables in the element design
|
2 設計實驗
|
3
|
能規劃選擇各種不同車輛元件之相關參數
|
Able to plan and properly choose the related parameters of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vehicle elements
|
4 設計整合
|
4
|
能閱讀車輛元件設計專業用之英文資料
|
Able to comprehend academic vehicle element design articles in English
|
12 外語能力
|
|
就業力培養目標 |
|
校指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專業知識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外語能力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素養 |
服務關懷 |
|
30% |
25% |
0% |
20% |
15% |
5% |
5% |
0% |
0% |
0% |
|
系指標 |
1 |
2 |
3 |
9 |
4 |
12 |
6 |
10 |
11 |
5 |
13 |
7 |
8 |
|
工程知識 |
設計實驗 |
實務技術 |
資訊能力 |
設計整合 |
外語能力 |
熱誠抗壓 |
口語表達溝通 |
書面表達溝通 |
溝通協調 |
人文藝術 |
社會關懷 |
職業倫理 |
|
30% |
20% |
5% |
0% |
20% |
15% |
5% |
0% |
5% |
0% |
0% |
0% |
0% |
|
中文課程大綱 |
(1)應力分析: 法線應力, 剪應力, 合成應力, 摩爾圓. (2)車輛傳動件: 軸,離合器,煞車,皮帶傳動,鏈條傳動,鋼索傳動, 齒輪傳動. (3)車輛結件: 螺紋扣接, 焊接, 铆接. (4)強度設計: 降伏強度, 疲勞強度, 應力集中, 安全因數. (5)磨損設計: 表面硬度, 磨損設計.
|
英/日文課程大綱 |
(1)Stress analysis: normal stress, shear stress, combined stress, Mohr’s circle. (2)Vehicle transmission elements: shaft, brake, belt transmission, wire transmission, chain transmission,gear transmission.. (3) Vehicle fastening elements: thread fastening, welding, riveting. (4)Strength design: yield strength, fatigue strength, stress concentration, safety factor. (5) Wear design: surface hardness, wear design..
|
課程進度表 |
一、導論 (1)機械設計概念 (2)設計程序 (3)標準與法規 二、基本原理 (1)負荷分析 (2)工程材料 (3)應力分析 (4)莫爾圓 三、失效理論 (1)靜負荷失效理論 (2)週期負荷失效理論 四、軸的設計 (1)靜負荷軸的設計 (2)變動負荷軸的設計 (3)臨界速度 五、其它機械元件 (1)彈簧 (2)螺旋 (3)滾珠軸承與滾子軸承 (4)正齒輪
|
課程融入SDGs |
|
期考調查 |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
|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
|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
|
|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
課程學習目標 | 教學方式 | 評量方式 |
熟悉熱強度與磨損設計之基本原理,並以此為基礎設計車輛元件 |
課堂講授
|
筆試
(
期中
)
筆試
(
期末
)
|
能了解圖表數據對元件設計之物理意義 |
課堂講授
|
筆試
(
期中
)
筆試
(
期末
)
|
能規劃選擇各種不同車輛元件之相關參數 |
課堂講授
|
口頭報告
(
平時
)
筆試
(
期中
)
筆試
(
期末
)
|
能閱讀車輛元件設計專業用之英文資料 |
課堂講授
|
口頭報告
(
平時
)
筆試
(
期中
)
筆試
(
期末
)
|
|
指定用書 |
書名 |
機械設計 精華版
|
作者 |
盧燈茂
|
書局 |
歐亞書局
|
年份 |
2012
|
國際標準書號(ISBN) |
978-986-280-137-6
|
版本 |
|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 |
參考書籍 |
Design of Machine Elements, Spotts, Shoup, and Hornberger, Pearson, 2004.
|
教學軟體 |
|
課程規範 |
1. 準時專心上課。 2. 有問題多發問。 3. 尊重智慧財產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