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視窗
南臺科技大學105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資訊
課程代碼 1LD04001
課程中文名稱 歷史電影賞析
課程英文名稱 the Appreciation of Historical Film
學分數 2.0
必選修 自選必修
開課班級 歷史文明類
任課教師 楊子震
上課教室(時間)
週三 第5節 (T0309)
週三 第6節 (T0309)
課程時數 2
實習時數 0
授課語言 1.華語
輔導考證
課程概述 本課程利用歷史電影作為教學素材,以「戰爭」「和平」與「革命」為主軸討論二十世紀的東亞國際關係,期能帶領學習者嘗試由「斷絕」「延續」的角度思索歷史與文化的相互關連。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編號中文課程學習目標英文課程學習目標對應系指標
1 了解歷史電影的內涵及其發展演進。 1 基本知能
2 經由深化對歷史與文化的理解,從而強化本土意識,進而放眼國際。 3 本土與國際意識
3 能有系統、有組織地整理所學知能。 5 整合創新
4 能就所學論述二十世紀東亞的國際關係發展歷程。 7 表達溝通
5 能理解並分析電影的敘事表現,並能提高個人對影視藝術的鑑賞品味。 9 人文與倫理素養
就業力培養目標
  校指標 1 2 3 4 5 6 7 8 9 10
  專業知識 實務技能 資訊能力 整合創新 外語能力 熱誠抗壓 表達溝通 敬業合群 人文素養 服務關懷
  15% 5% 5% 10% 10% 5% 20% 5% 20% 5%
  系指標 1 4 2 5 3 6 7 8 9 10
  基本知能 實務技能 資訊能力 整合創新 本土與國際意識 熱誠抗壓 表達溝通 敬業合群 人文與倫理素養 服務關懷
  15% 5% 5% 10% 10% 5% 20% 5% 20% 5%
中文課程大綱 本課程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說明歷史電影的定義、範疇、類別與構成要素,討論其藝術與教育功能,再就「影視史學」的理論架構、敘事方式加以討論。第二部分實施歷史電影賞析,先介紹西力東漸對東亞的衝擊,再以政治及經濟為分析主軸,循序講授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殖民地化與近代化、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文化大革命等歷史主題。並於可能的範圍內,兼論東亞女權運動的開展、婦女參政權的擴大、女性政經地位的轉變等性別平等議題。
英/日文課程大綱
課程進度表 ・ 課程介紹與說明
・ 歷史電影概論
・ 何謂「影視史學」
・ 主題討論
⑴ 西力東漸
⑵ 辛亥革命
⑶ 第一次世界大戰
⑷ 女權運動
⑸ 殖民地化
⑹ 近代化
⑺ 中日戰爭
⑻ 第二次世界大戰
⑼ 韓戰
⑽ 舊金山和約



課程融入SDGs
期考調查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課程學習目標教學方式評量方式
了解歷史電影的內涵及其發展演進。
課堂講授  
成果驗收  
參觀實習  
日常表現平時
作業平時
筆試期中
筆試期末
經由深化對歷史與文化的理解,從而強化本土意識,進而放眼國際。
課堂講授  
成果驗收  
參觀實習  
日常表現平時
作業平時
筆試期中
筆試期末
能有系統、有組織地整理所學知能。
課堂講授  
成果驗收  
參觀實習  
日常表現平時
作業平時
筆試期中
筆試期末
能就所學論述二十世紀東亞的國際關係發展歷程。
課堂講授  
成果驗收  
參觀實習  
日常表現平時
作業平時
筆試期中
筆試期末
能理解並分析電影的敘事表現,並能提高個人對影視藝術的鑑賞品味。
課堂講授  
成果驗收  
參觀實習  
日常表現平時
作業平時
筆試期中
筆試期末
指定用書
書名 This Way看電影:提煉電影裡的歷史味
作者 蔣竹山
書局 蔚藍文化
年份 2016
國際標準書號(ISBN) 9789869205085
版本 初版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參考書籍 1. 艾瑞克.霍布斯邦著(鄭明萱譯),《極端的年代1914-1991》上‧下(臺北:麥田,1996年)

2. 艾瑞克.霍布斯邦著(賈士蘅譯),《帝國的年代》(臺北:麥田,1997年)

3. 娜塔莉‧戴維斯著(陳榮彬譯)《奴隸 電影 歷史:還原歷史真相的影像實驗(臺北:左岸文化,2002年)

4. 李德哈特著(鈕先鍾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上‧中‧下(臺北:麥田,2008年)

5. 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沈邁克,《毛澤東最後的革命》(臺北:左岸文化,2009年)

6.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增訂本)》(臺北:聯經,2009年)

7. 張淑雅,《韓戰救臺灣?:解讀美國對臺政策》(新北:衛城,2011年)

8. 井口和起著(何源湖譯),《日俄戰爭的時代》(臺北:玉山社,2012年)

9. 大衛.哈伯斯坦著(王祖寧、劉寅龍譯),《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新北:八旗文化,2012年)

10. 中日韓三國共同歷史編籑委員會,《超越國境的東亞近現代史》上‧下(香港:三聯,2013年)

11.李德哈特著(林光餘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上‧下(臺北:麥田,2014年)

12. 保羅.甘迺迪著(張春柏、陸乃聖譯),《霸權興衰史:1500至2000年的經濟變遷與軍事衝突》(臺北:五南,2014年,第三版)

13. 周婉窈,《少年臺灣史:寫給島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心的國人》(臺北:玉山社,2014年)

14. 約翰.托蘭著(吳潤璿譯),《帝國落日:大日本帝國的衰亡 1936-1945》(新北市:八旗文化出版,2015年)

15. 林孝庭,《台海‧冷戰‧蔣介石:解密檔案中消失的台灣史1948-1988》(臺北:聯經,2015年)

16. 小熊英二著(黃耀進譯),《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臺北:聯經,2015年)
教學軟體
課程規範 1.課程進度得視實際需要調整。

2.詳細課程規範、評量方式等將於期初進行說明,請務必出席。

3.上課中嚴禁使用任何3C產品。

4. 本課程屬於通識「歷史文明類」,提供105學年度入學新生選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