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 |
1LD05D03
|
課程中文名稱 |
歷史與文化(C)
|
課程英文名稱 |
History And Culture
|
學分數 |
2.0
|
必選修 |
自選必修
|
開課班級 |
歷史文明類
|
任課教師 |
楊子震
|
上課教室(時間) |
週五
|
第7節
|
(T0312)
|
週五
|
第8節
|
(T0312)
|
|
課程時數 |
2
|
實習時數 |
0
|
授課語言 |
1.華語
|
輔導考證 |
無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嘗試復原古代社會生活原貌,能對歷史整體有更深層、寬廣的認識了解。
|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
|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
編號 | 中文課程學習目標 | 英文課程學習目標 | 對應系指標 |
1
|
了解人文藝術的內涵及其歷史演進。(A2)
|
|
1 基本知能
|
2
|
藉由對自身文化的理解強化本土意識,進而放眼國際。(C2)
|
|
3 本土與國際意識
|
3
|
解釋各項人文藝術演進歷程,綜合所學表達出來。(G1)
|
|
7 表達溝通
|
4
|
能學習欣賞各種文化及藝術表現成果,並能提高個人對「美」的欣賞與品味。(I1)
|
|
9 人文與倫理素養
|
5
|
賞析各種藝術工藝之歷史,而學習珍惜、愛護先人留下之珍貴資產。(J4)
|
|
10 服務關懷
|
|
就業力培養目標 |
|
校指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專業知識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外語能力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素養 |
服務關懷 |
|
10% |
5% |
5% |
5% |
15% |
5% |
15% |
5% |
20% |
15% |
|
系指標 |
1 |
4 |
2 |
5 |
3 |
6 |
7 |
8 |
9 |
10 |
|
基本知能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本土與國際意識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與倫理素養 |
服務關懷 |
|
10% |
5% |
5% |
5% |
15% |
5% |
15% |
5% |
20% |
15% |
|
中文課程大綱 |
藝術史篇:包括書法、繪畫、雕塑、戲劇表演、音樂、傳統工藝(如:漆器、琉 璃……)、藝術思想等等。 文學史篇:各種文學體例如詩、詞、曲、小說、散文、民俗文學、文學思想等等。 科技史篇:陶瓷、冶金(如:青銅、鐵)、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灌溉系 統),化學(如:煉丹),醫藥(如:本草綱目,黃帝內經),物理(如: 墨經),天文曆法(如:授時曆,大衍曆),農學、數學、四大發明、 天文學、科技思想等等。 建築史篇:寺廟、宮廷、民居、塔、陵寢、長城、建築思想等等 宗教史篇:各教教義典籍、科儀、生活規範、思想與醫藥養生、民間信仰、宗教 思想等等。 哲學史篇:歷史上諸子百家思想。 社會史篇:茶、酒文化、旅遊文化、地理風水、幫派(如:賭、娼、毒、土匪)、 商幫、馬幫、市井生活、百工行業、等等。 民俗史篇:各種節日慶典、風俗習慣、生命禮俗、民俗禁忌、趨吉辟邪方法等等。 體育史篇:各種體育運動(如球類、雜技)、武術、氣功導引、舞龍、舞獅、宋 江陣、八家將等等。 性別史篇:兩性關係、婚姻問題、家庭關係、家訓、堂號、族譜等等。
|
英/日文課程大綱 |
|
課程進度表 |
・課程介紹與說明 ・個案研究(PBL) 主題1 剪不斷,理還亂:臺日關係 主題2 自我敘事的探索:紀錄影片 主題3 我群‧他者‧認同:外省族群 主題4 難以面對的真相:差距矛盾 主題5 通過儀禮的創出:環島巡禮 主題6 尋找臺灣生命力:庶民文化 主題7 少年十五二十時:青澀歲月 主題8 共生社會的可能:互助扶持
|
課程融入SDGs |
|
期考調查 |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
|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
|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
|
|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
課程學習目標 | 教學方式 | 評量方式 |
了解人文藝術的內涵及其歷史演進。(A2) |
課堂講授
啟發思考
參觀實習
成果驗收
專題演講
|
日常表現
(
平時
)
日常表現
(
期中
)
作業
(
期末
)
筆試
(
期末
)
|
藉由對自身文化的理解強化本土意識,進而放眼國際。(C2) |
課堂講授
啟發思考
參觀實習
成果驗收
專題演講
|
日常表現
(
平時
)
日常表現
(
期中
)
作業
(
期末
)
筆試
(
期末
)
|
解釋各項人文藝術演進歷程,綜合所學表達出來。(G1) |
課堂講授
啟發思考
參觀實習
成果驗收
專題演講
|
日常表現
(
平時
)
日常表現
(
期中
)
作業
(
期末
)
筆試
(
期末
)
|
能學習欣賞各種文化及藝術表現成果,並能提高個人對「美」的欣賞與品味。(I1) |
課堂講授
啟發思考
參觀實習
成果驗收
專題演講
|
日常表現
(
平時
)
日常表現
(
期中
)
作業
(
期末
)
筆試
(
期末
)
|
賞析各種藝術工藝之歷史,而學習珍惜、愛護先人留下之珍貴資產。(J4) |
課堂講授
啟發思考
參觀實習
成果驗收
專題演講
|
日常表現
(
平時
)
日常表現
(
期中
)
作業
(
期末
)
筆試
(
期末
)
|
|
指定用書 |
書名 |
銀幕上的新台灣:新世紀台灣電影裡的台灣新形象
|
作者 |
野島剛(張雅婷譯)
|
書局 |
聯經出版公司
|
年份 |
2015
|
國際標準書號(ISBN) |
9789570846454
|
版本 |
初版
|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 |
參考書籍 |
1. 蔣竹山、陳俊強、李君山、楊維真,《巨龍的蛻變─中國一八四○至二○○八─》(臺北:五南,2009年3月)
2. 若林正丈(李承機等譯),《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年3月)
3. 周婉窈,《少年臺灣史:寫給島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心的國人》(臺北:玉山社,2014年4月)
4. 安德魯.戈登(李朝津譯),《200年日本史:德川以來的近代化進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4年9月)
5. 林孝庭,《台海‧冷戰‧蔣介石:解密檔案中消失的台灣史1948-1988》(臺北:聯經,2015年6月)
6.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三版)》(臺北:聯經,2016年10月)
7. 林孝庭,《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臺北:遠足文化,2017年3月)
|
教學軟體 |
|
課程規範 |
1.準時到課或全程出席有困難者,選課前建議請再三思。
2.課程進度得視實際需要調整。
3.詳細課程規範、評量方式等將於第一週進行說明,請務必出席。
4.上課中嚴禁使用任何3C產品。
5.指定用書為課前預習、課堂討論所必需,請務必自行購入或確保長期借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