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 |
1MD02F01
|
課程中文名稱 |
台灣自然地景
|
課程英文名稱 |
The Features of Taiwan’s Natural landscape
|
學分數 |
2.0
|
必選修 |
自選必修
|
開課班級 |
歷史文化類
|
任課教師 |
蔡漢生
|
上課教室(時間) |
週五
|
第5節
|
(W0503)
|
週五
|
第6節
|
(W0503)
|
|
課程時數 |
2
|
實習時數 |
0
|
授課語言 |
1.華語
|
輔導考證 |
無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係以台灣特有的地質構造和地形作用,解析台灣的各種海岸、島嶼、山地、河流和平原等地形的成因,探索台灣地形景觀蘊含的自然科學和人類開發意義,進而評賞自然地景的科學性、藝術性和生活性,最後重構人地之間的倫理關係。
|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
無
|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
編號 | 中文課程學習目標 | 英文課程學習目標 | 對應系指標 |
1
|
了解地景的演育和賞析地景的成因和特徵,提升科學和美學的素養,強化生活中對事物美感的領悟力(I3)
|
|
9 人文與倫理素養
|
2
|
解析人類與自然互動的倫理關係,以提高理性思辨各種倫理的建構與抉擇,強化反省、理性思維及批判的能力(I5)
|
|
9 人文與倫理素養
|
3
|
探究對周遭自然環境之關懷與保護的重要性,促進人類的永續發展(J4)
|
|
10 服務關懷
|
4
|
詮釋對本土環境的理解及環保議題的國際趨勢(C2)
|
|
3 本土與國際意識
|
5
|
積極參與科學相關公共議題之討論、反思和抉擇(A5)
|
|
1 基本知能
|
6
|
分析媒體有關科學的報導及訊息,對其保持開放、批判及省思。(B3)
|
|
2 資訊能力
|
7
|
統整人類與自然之系統性相互影響的學習知能,具備自然科學基本能力,並在生活或工作場域中加以實務結合、應用(E2)
|
|
5 整合創新
|
8
|
能以組織、有條不紊地表達對自然觀察結果(G1)
|
|
7 表達溝通
|
|
就業力培養目標 |
|
校指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專業知識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外語能力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素養 |
服務關懷 |
|
10% |
0% |
10% |
10% |
10% |
5% |
10% |
5% |
25% |
15% |
|
系指標 |
1 |
4 |
2 |
5 |
3 |
6 |
7 |
8 |
9 |
10 |
|
基本知能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本土與國際意識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與倫理素養 |
服務關懷 |
|
10% |
0% |
10% |
10% |
10% |
5% |
10% |
5% |
25% |
15% |
|
中文課程大綱 |
1.導論:自然地景的意義與價值 2.台灣自然地景發育的背景 3.台灣島的海岸地景 4.台灣島的山地與河谷地景 5.台灣島的火山、泥火山和惡地地景 6.台灣島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景 7.台灣離島的自然地景 8.台灣地景與文化歷史的發展關係 9.台灣地景的環保議題
|
英/日文課程大綱 |
1. Introduction: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natural landscape 2. The Agency of carving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3. Taiwan's geographical scope and causes 4. Taiwan's fault function and volcanic terrain 5. Distribution of five topographical terrains in Taiwan 6.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aiwan's climate s 7. Taiwan's hydrological distribution 8. Taiwan's coastal terrain 9. The features of Taiwan's outlying islands 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s landscape and cultural history 11.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Taiwan's landscape
|
課程進度表 |
第1週 1.導論:自然地景的意義與價值 【對應教材大網:1.導論:自然地景的意義與價值】
第2週 2. 台灣自然地景發育的背景 【對應教材大網:2. 台灣自然地景發育的背景】 2-1台灣的地理位置與地形 2-2雕刻地球的作用力
第3週 2-3台灣自然地景的形成背景 2-4台灣島與離島的形成與演替
第4週 3. 台灣島東、北部的海岸特色-岬灣和岩岸 【對應教材大網:3. 台灣島的海岸地景】 3-1台灣東、北部之岬灣與岩岸的海岸特色 3-2岩岸與岬灣形成的作用力 3-3台灣東、北部的特有海岸地景
第5週 4. 台灣島西、南部的海岸特色-沙岸和珊瑚礁岸 【對應教材大網:3. 台灣島的海岸地景】 4-1沙岸的成因和分布 4-2沙岸的形態分布 4-3沙岸特徵的開發意義
第6週 4-4珊瑚礁岸的成因和分布 4-5珊瑚礁岸的形態分布 4-6珊瑚礁岸的觀光價值
第7週 5.台灣島的山地與河谷地景 【對應教材大網:4. 台灣島的山地與河谷地景】 5-1山地的形成和分布 5-2高山湖泊的種類、成因和分布
第8週 5-3河流的作用力和類型 5-4河谷的種類和成因 5-5台灣水力的分布
第9週 期中考試
第10週 6. 台灣島的火山、泥火山和惡地地景 【對應教材大網:5. 台灣島的火山、泥火山和惡地地景】 6-1台灣火山的分布、特徵與成因 6-2台灣泥火山的分布、特徵與成因
第11週 7.台灣島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景 【對應教材大網:6. 台灣島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景】 6-3台灣惡地的分布、特徵與成因 7-1台灣丘陵的分布與成因 7-2台灣丘陵與惡地的共生關係
第12週 7-3台灣平原的分布與成因 7-4台灣盆地的分布與成因 7-5台灣之平原、盆地與先民的開發史
第13週 8. 台灣離島的自然地景 【對應教材大網:7. 台灣離島的自然地景】 8-1金門的自然地景特徵與成因 8-2澎湖群島的自然地景特徵與成因
第14週 8-3龜山島、綠島和小琉球的自然地景 8-4其他小島嶼的自然地景
第15週 9. 台灣地景與文化歷史的發展關係 【對應教材大網:8. 台灣地景與台灣歷史的發展關係】 9-1台灣的地形與人口分布的關係 9-2台灣都市發展的地形制約 9-3台灣產業發展與地形的關係
第16週 10.台灣地景的環保議題 【對應教材大網:9. 台灣地景的環保議題】 10-1現有台灣地景的破壞議題 10-2台灣永續發展的環保重要性
第17週 綜合討論
第18週 期末考試
備註:上列課程進度會根據學生學習成效酌於調整。
|
課程融入SDGs |
|
期考調查 |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
|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
|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
|
|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
課程學習目標 | 教學方式 | 評量方式 |
了解地景的演育和賞析地景的成因和特徵,提升科學和美學的素養,強化生活中對事物美感的領悟力(I3) |
課堂講授
|
筆試
(
期中
)
|
解析人類與自然互動的倫理關係,以提高理性思辨各種倫理的建構與抉擇,強化反省、理性思維及批判的能力(I5) |
課堂講授
|
口頭報告
(
平時
)
|
探究對周遭自然環境之關懷與保護的重要性,促進人類的永續發展(J4) |
課堂講授
|
口試
(
平時
)
|
詮釋對本土環境的理解及環保議題的國際趨勢(C2) |
課堂講授
|
筆試
(
期末
)
|
積極參與科學相關公共議題之討論、反思和抉擇(A5) |
課堂講授
|
口試
(
平時
)
|
分析媒體有關科學的報導及訊息,對其保持開放、批判及省思。(B3) |
課堂講授
|
口頭報告
(
平時
)
|
統整人類與自然之系統性相互影響的學習知能,具備自然科學基本能力,並在生活或工作場域中加以實務結合、應用(E2) |
課堂講授
|
筆試
(
期末
)
|
能以組織、有條不紊地表達對自然觀察結果(G1) |
啟發思考
|
口頭報告
(
平時
)
|
|
指定用書 |
書名 |
自編教材
|
作者 |
|
書局 |
|
年份 |
|
國際標準書號(ISBN) |
|
版本 |
|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 |
參考書籍 |
1.王鑫著,2005,《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台北:遠足文化公司。 2.王鑫著,2005,《台灣的特殊地景-南台灣》,台北:遠足文化公司。 3.石慶賀、蔡漢生、沈文珺,2011,《101年度華語導遊暨外語導遊證照試:國內<觀光資源概要>歷年試題解析》,新北市:藍海文化。
|
教學軟體 |
powerpoint
|
課程規範 |
1. 本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討論為輔,本教學大綱得視教學需要調整之。 2. 上課勤惰情況(缺曠或遲到)會列為平時成績之考核。 3. 上課時會採隨機抽問方式的討論。 4.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