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 |
1MD03T01
|
課程中文名稱 |
日韓流行產業
|
課程英文名稱 |
The 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of Japan and Korea
|
學分數 |
3.0
|
必選修 |
自選必修
|
開課班級 |
社會科學領域
|
任課教師 |
楊子震
|
上課教室(時間) |
週五
|
第4節
|
(T0312)
|
週五
|
第5節
|
(T0312)
|
週五
|
第6節
|
(T0312)
|
|
課程時數 |
3
|
實習時數 |
0
|
授課語言 |
1.華語
|
輔導考證 |
無
|
課程概述 |
近四分之一世紀以來,臺灣曾在電影、戲劇、音樂等方面有過「哈日」旋風,近年則掀起「韓流」熱潮。惟於此同時,社會上亦仍存有「反日」或「嫌韓」的論調。此實與社會大眾普遍對於日本或韓國流行產業的文化底蘊或發展過程缺少了解有關。本課程將介紹日韓兩國流行產業的發展過程,敦促學習者理解產業規劃與文化底蘊的相互作用,從而擺脫盲從「哈日」「韓流」或盲目「反日」「嫌韓」的知能桎梏,進而反思臺灣流行產業如何於日後更上一層樓。
|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
|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
編號 | 中文課程學習目標 | 英文課程學習目標 | 對應系指標 |
1
|
了解日韓流行產業的文化底蘊。
|
|
1 基本知能
|
2
|
掌握日韓流行產業的發展現況,並深化媒體素養,增強對媒體訊息保有開放、批判及省思的能力。
|
|
2 資訊能力
|
3
|
深化對日韓流行產業的理解,反思臺灣現況,以適切因應國際化的挑戰。
|
|
3 本土與國際意識
|
4
|
省思日韓流行產業代表性從業人員的專業態度,期能有計畫地規劃學習及生涯方向。
|
|
6 熱誠抗壓
|
5
|
透過「日韓流行產業」事例討論引導學生能有組織、有條理的表達與溝通。
|
|
7 表達溝通
|
6
|
鑑賞分析日韓流行產業的多元作品。
|
|
9 人文與倫理素養
|
|
就業力培養目標 |
|
校指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專業知識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外語能力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素養 |
服務關懷 |
|
10% |
5% |
15% |
5% |
10% |
15% |
15% |
5% |
15% |
5% |
|
系指標 |
1 |
4 |
2 |
5 |
3 |
6 |
7 |
8 |
9 |
10 |
|
基本知能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本土與國際意識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與倫理素養 |
服務關懷 |
|
10% |
5% |
15% |
5% |
10% |
15% |
15% |
5% |
15% |
5% |
|
中文課程大綱 |
本課程先就流行產業的範疇加以定義,並闡述其發展歷程。繼而講授日韓流行產業的文化底蘊,且對其整體現況加以分析。再以事例分析的方式,佐以多媒體教材,與學習者討論並實際鑑賞日韓流行產業中的電影、電視劇、流行音樂重要作品。最後則以日韓流行產業為鏡,省思臺灣相關業界的現今困局與因應對策。
|
英/日文課程大綱 |
|
課程進度表 |
・ 課程介紹與說明 ・ 何謂「流行產業」 ・ 日本流行產業概論 ・ 韓國流行產業概論 ・ 影片賞析與討論 ・ 個案研究(PBL,以「分組報告與討論」方式實施) ⑴ 日本事例討論與賞析:音樂、戲劇、電影 ⑵ 韓國事例討論與賞析:音樂、戲劇、電影 ⑶ 臺灣流行產業的課題
|
課程融入SDGs |
|
期考調查 |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
|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
|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
|
|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
課程學習目標 | 教學方式 | 評量方式 |
了解日韓流行產業的文化底蘊。 |
課堂講授
成果驗收
專題演講
個案研究(PBL)
啟發思考
|
口頭報告
(
期末
)
日常表現
(
平時
)
日常表現
(
期中
)
同儕互評
(
期末
)
自我評量
(
期末
)
作業
(
平時
)
|
掌握日韓流行產業的發展現況,並深化媒體素養,增強對媒體訊息保有開放、批判及省思的能力。 |
課堂講授
成果驗收
專題演講
個案研究(PBL)
啟發思考
|
口頭報告
(
期末
)
日常表現
(
平時
)
日常表現
(
期中
)
同儕互評
(
期末
)
自我評量
(
期末
)
作業
(
平時
)
|
深化對日韓流行產業的理解,反思臺灣現況,以適切因應國際化的挑戰。 |
課堂講授
成果驗收
專題演講
個案研究(PBL)
啟發思考
|
口頭報告
(
期末
)
日常表現
(
平時
)
日常表現
(
期中
)
同儕互評
(
期末
)
自我評量
(
期末
)
作業
(
平時
)
|
省思日韓流行產業代表性從業人員的專業態度,期能有計畫地規劃學習及生涯方向。 |
課堂講授
成果驗收
專題演講
個案研究(PBL)
啟發思考
|
口頭報告
(
期末
)
日常表現
(
平時
)
日常表現
(
期中
)
同儕互評
(
期末
)
自我評量
(
期末
)
作業
(
平時
)
|
透過「日韓流行產業」事例討論引導學生能有組織、有條理的表達與溝通。 |
課堂講授
成果驗收
專題演講
個案研究(PBL)
啟發思考
|
口頭報告
(
期末
)
日常表現
(
平時
)
日常表現
(
期中
)
同儕互評
(
期末
)
自我評量
(
期末
)
作業
(
平時
)
|
鑑賞分析日韓流行產業的多元作品。 |
課堂講授
成果驗收
專題演講
個案研究(PBL)
啟發思考
|
口頭報告
(
期末
)
日常表現
(
平時
)
日常表現
(
期中
)
同儕互評
(
期末
)
自我評量
(
期末
)
作業
(
平時
)
|
|
指定用書 |
書名 |
K-POP音樂產業大解密
|
作者 |
柳東佶(陳聖薇譯)
|
書局 |
商務
|
年份 |
2017年
|
國際標準書號(ISBN) |
9789570530810
|
版本 |
初版
|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 |
參考書籍 |
1. 李天鐸編《日本流行文化在臺灣與亞洲》1(臺北:遠流,2002年12月)
2. 邱琡雯編《日本流行文化在臺灣與亞洲》2(臺北:遠流,2003年7月)
3. 李孝仁、張敏,《追尋快樂:戰後韓國電影與社會文化》(香港:三聯,2006年4月)
4. 邱淑婷,《中日韓電影:歷史、社會、文化》(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
5. 葉月瑜、戴樂為(黃慧敏譯),《東亞電影驚奇:中港日韓》(臺北:書林,2011年1月)
6. 郭秋雯,《韓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動向》(臺北:遠流,2013年1月)
7. 田中秀臣(江裕真譯),《AKB48的格子裙經濟學:素人偶像的創意行銷效應》(臺北:遠流,2013年2月)
8. 鄒慕晨,《寶塚歌劇團研究:花月雪星宙》(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13年7月)
9. 朴允善、張寶芳、吳靜吉,《韓國流行音樂全球化之旅:「SM娛樂」的創新實踐》(臺北:遠流,2014年6月)
10. 馬可‧詹姆斯‧羅素(鄭煥昇譯),《KPOP NOW!韓國流行音樂進行式》(臺北:時報,2015年1月)
11. 蔡增家,《上一堂最好玩的日本學》(臺北:先覺,2015年3月)
12. 鄭德賢(葛增娜譯),《超人氣韓國綜藝節目大解密》(臺北:Trendy文化,2015年5月)
13. 鄭淑(林彥譯),《韓國影視講義1:戲劇》(臺北:大家,2015年11月)
14. 鄭淑(陳聖薇譯),《韓國影視講義2:綜藝 》(臺北:大家,2016年1月)
15. 蔡增家,《上一堂最好玩的韓國學》(臺北:先覺,2016年4月)
16. 森下信雄(方瑜譯),《寶塚的經營美學》(臺北:經濟新潮社,2016年7月)
17. Fion,《歐爸,我來了!》(臺北:平裝本出版,2016年8月)
18. 張秉瑩, 王善卿, 《寶塚講座》(臺北:奇異果文創,2016年10月)
19. 張秉瑩, 王善卿, 《寶塚與歐洲最美的皇后》(臺北:奇異果文創,2016年10月)
20. 表民秀 (游芯歆譯),《編、導、演》(臺北:經濟新潮社,2017年7月)
21. 柳東佶(陳聖薇譯)《K-POP音樂產業大解密》(臺北:臺灣商務,2017年9月)
|
教學軟體 |
|
課程規範 |
1.準時到課或全程出席有困難者,選課前建議請再三思。
2.課程進度得視實際需要調整。
3.詳細課程規範、評量方式等將於第一週進行說明,請務必出席。
4.上課中嚴禁使用任何3C產品。
5.本課程原則上不就ACG(動畫、漫畫、遊戲)產業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