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 |
1MD04101
|
課程中文名稱 |
城市博物館的探索
|
課程英文名稱 |
The Exploration of City Heritage
|
學分數 |
3.0
|
必選修 |
自選必修
|
開課班級 |
社會科學領域
|
任課教師 |
連子儀
|
上課教室(時間) |
週三
|
第4節
|
(W0504)
|
週三
|
第5節
|
(W0504)
|
週三
|
第6節
|
(W0504)
|
|
課程時數 |
3
|
實習時數 |
0
|
授課語言 |
1.華語
|
輔導考證 |
無
|
課程概述 |
台南做為台灣的文化古都,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遺產,整個城市彷彿是座生活博物館。無論是城市中的博物館、古蹟、歷史建築,或精采的飲食文化、民俗慶典與百年老店,在地有形、無形的文化遺產,皆與文化觀光的發展密切相連,亦是城市文化魅力所在。 本課程擬帶領同學,透過對記憶的機構,以及有形、無形的文化遺產在定義、類型和理論層面上有初步的理解,再透過實際的資料蒐集與踏查,探索府城的文化魅力,並進一步的認識台南地區豐富的人文資產。同時,亦反思當前文化保存對負面遺產的關懷,以及民主化下,常民與多元文化保存的挑戰,還有文化觀光於當前發展下的隱憂。 期待透過理論實務兼具的課程設計,帶領學子能夠以更廣,更深刻、省思的眼光看待文化觀光與城市的發展,從而埋下遺產保存永續發展的種子,讓府城美好的文化,能夠代代延續,而不被淺薄與消費式的觀光發展消耗殆盡。
|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
|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
編號 | 中文課程學習目標 | 英文課程學習目標 | 對應系指標 |
1
|
建立人文藝術的基本知能。
|
|
1 基本知能
|
2
|
使用其學習或研究,提出創新思維。
|
|
5 整合創新
|
3
|
運用自己對本土及國際文化的理解。
|
|
3 本土與國際意識
|
4
|
組織合宜語文來表達。
|
|
7 表達溝通
|
|
就業力培養目標 |
|
校指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專業知識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外語能力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素養 |
服務關懷 |
|
15% |
5% |
5% |
15% |
15% |
5% |
25% |
5% |
5% |
5% |
|
系指標 |
1 |
4 |
2 |
5 |
3 |
6 |
7 |
8 |
9 |
10 |
|
基本知能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本土與國際意識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與倫理素養 |
服務關懷 |
|
15% |
5% |
5% |
15% |
15% |
5% |
25% |
5% |
5% |
5% |
|
中文課程大綱 |
1. 文化觀光的簡介、定義。 2. 記憶的機構:博物館的起源、類型與歷史。 3. 有形與無形文化遺產的簡介、定義。 4. 文化與社會:如何促進社區與民眾近用文化遺產。 5. 文化與科技:如何應用科技與網際網路與觀眾互動。 6. 文化與產業:文化產業化下,記憶與文化遺產的保存。 7. 時代變遷下,文化遺產保存與當代博物館面臨的挑戰、調整與回應。
|
英/日文課程大綱 |
1. The Introduction and Defini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2. Memory Institutions: The Origin, Type, and History of Museums 3. The Introduction and Definition of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4. Culture and Society: How to Promote Communities and Citizens to Approach Cultural Heritages 5. Culture and Technology: How to Integrate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the Internet to Interact with the Audience 6. Culture and Industry: To Preserve Memory and Cultural Heritage with Cultural Industries 7. The Challenge, Adjustment, and Response of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Contemporary Museums with the times
|
課程進度表 |
1. 如何認識與探索城市記憶:課程介紹、評量說明。 2. 文化觀光於當代的發展:如何深度體驗城市文化,並玩轉城市? 3. 記憶的機構與博物館簡介(一):博物館的誕生、定義,及其於當代的發展。 4. 記憶的機構與博物館簡介(二):超乎想像的各類型的博物館。 5. 國慶日放假。 6. 認識文化遺產:定義、類型,城市中有故事的空間。 7. 府城探索:尋找城市文化與記憶(一):小旅行體驗分享。 8. 府城探索:尋找城市文化與記憶(二):小旅行體驗分享。 9. 期中考週。 10. 節慶於當代的發展(一): 城市有哪些節慶?為何城市要發展節慶? 11. 節慶於當代的發展(二): 節慶活動舉辦的成效與影響? 12. 食物遺產與飲食文化:食物中的文化與記憶。 13. 負面遺產與黑暗觀光的興起:戰爭、核災與地震等創傷記憶的保存。 14. 文化產業化下的遺產保存:文創園區與產業博物館的發展。 15. 文化觀光於當代的發展和挑戰:文化觀光的隱憂與永續發展的挑戰。 16. 記憶的拼圖成果發表(一):分享小組踏查、探訪成果。 17. 記憶的拼圖成果發表(二):分享小組踏查、探訪成果。 18. 期末考週。
|
課程融入SDGs |
|
期考調查 |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
|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
|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
|
|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
課程學習目標 | 教學方式 | 評量方式 |
建立人文藝術的基本知能。 |
課堂講授
|
作業
(
平時
)
|
使用其學習或研究,提出創新思維。 |
分組討論
|
口頭報告
(
期中
)
|
運用自己對本土及國際文化的理解。 |
課堂講授
分組討論
|
口頭報告
(
期中
)
口頭報告
(
期末
)
|
組織合宜語文來表達。 |
分組討論
|
口頭報告
(
期中
)
口頭報告
(
期末
)
|
|
指定用書 |
書名 |
教師自編講義與補充資料。
|
作者 |
|
書局 |
|
年份 |
|
國際標準書號(ISBN) |
|
版本 |
|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 |
參考書籍 |
1.Bo McKercher、Hilary du Cros著,劉以德譯,2010。文化觀光:觀光與文化遺產管理。台北:桂魯。 2.楊正寬著,2010。文化觀光。台北:揚智。 3.張維倫等譯,Throsby,D 著,2010。文化經濟學。台北:典藏。 4.黃珊珊等譯,西野嘉章著,2016。行動博物館-文化經濟的視野。台北:藝 術家。 5. Greg Richards、Robert Palmer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譯,2012。文化節慶管理。台北:桂魯。 6.Burcaw, G. Ellis著,張譽騰等譯,2000。《博物館這一行》。臺北:五觀。 7.John H. Falk&Lynn D. Dierking著,林潔盈等譯,2002。《博物館經驗》。臺北:五觀。 8.Stephen E.well著,張譽騰譯,2015。《博物館重要的事》。臺北:五觀。 9.陳佳利著,2015。《邊緣與再現:博物館與文化參與權》。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10.Robert R.James著,林詠能等譯,2012。《混亂世界下的博物館:再造、無關或衰敗》。臺北:華騰。 11.陳佳利著,2007。《被展示的傷口:記憶與創傷的博物館筆記》。臺北:典藏。 12.張婉真著,2005,《論博物館學》,臺北:典藏。
|
教學軟體 |
藝術與文化電影等DVD、教育部智慧博物館網站 http://moeimo2016.blogspot.tw/
|
課程規範 |
1.本教學大綱得視教學需要調整之。 2.本課程除了課堂講授外,亦重視小組報告,以及彼此的分享、討論與回饋。 3.上課態度,包括出缺席、遲到及課堂參與度列為平時成績之參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