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視窗
南臺科技大學106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資訊
課程代碼 E0D16604
課程中文名稱 日文文法(一)(B)
課程英文名稱 Japanese grammar I
學分數 2.0
必選修 管制必修
開課班級 四技日語二甲,四技日語二乙
任課教師 陳連浚
上課教室(時間)
週四 第1節 (T0002)
週四 第2節 (T0002)
課程時數 2
實習時數 0
授課語言 1.華語 2.日語
輔導考證 1.日語能力檢定二級 2.日語能力檢定一級
課程概述 (A組)
銜接上學期課程,除了複習基礎文法句型之外,著重三級文法介紹.加強自他動詞,被動,使役,敬語等的表現.
(B組)
本課程以承接中高級文法概念而設計的課程,採用大新書局[適時適所日本語表現句型500]為教科書,預定分上下學期授完方式.
(C組)
  本課程延續一年級文法課程,目前進入二級最後階段的句型解說,預計於期中考過後進入二級句型複習與一級程度的句型解析。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A組)第一週期初考,請準備. (B組)請同學修過二.三級程度的讀本課程及文法句型. (C組)請同學修讀過相當於二級程度的讀本課程或文法句型。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編號中文課程學習目標英文課程學習目標對應系指標
1 了解日語句型及語法, 建構學生清晰的文法系統。 1 日語應用
2 分析句子中的語法,清楚瞭解句子中心意思。 10 人文藝術
3 利用文法槪念確實地造出正確句子,增進日語表達能力。 3 翻譯實務
4 熟悉課堂上所習得的文法槪念,銜接日語檢定課程。 5 辨識構思
就業力培養目標
  校指標 1 2 3 4 5 6 7 8 9 10
  專業知識 實務技能 資訊能力 整合創新 外語能力 熱誠抗壓 表達溝通 敬業合群 人文素養 服務關懷
  40% 30% 0% 20% 0% 0% 0% 0% 10% 0%
  系指標 1 3 6 2 5 8 9 4 7 10 11
  日語應用 翻譯實務 專題企劃 軟體應用 辨識構思 外國語文 適應社會 報告溝通 企業倫理 人文藝術 服務關懷
  40% 30% 0% 0% 20% 0% 0% 0% 0% 10% 0%
中文課程大綱 (A組)
1.期初考(複習四級文法)
2.L24~L26,授受動詞
3.L27~L29,自他動詞
4.L30~L33,被動/使役/使役被動
5.期中考
6.L34~L37,敬語
7.L38~L40,前進中級(1)
8.前進中級(2)
9.期末考

(B組)
單元 (一):動作的對象
單元 (二):媒介.手段
單元 (三):起點.終點.界線.範圍
單元 (四):時間.場面
單元 (五):時間同時.前後關係
單元 (六):進行.相對關係
期中考
單元 (七):附屬.非附屬
單元 (八):限定
單元 (九):非限定.附加
單元 (十):比較.最高級.對比
單元 (十一):判斷的立場.評估的視點
單元 (十二):基準
單元 (十三):關連.因應
期末考

(C組)
第一~二週 「適時適所日本語表現句型500」26,27課
第三~四週 28.29課
第五週 30課
第六~八週 1~5課(二級句型複習、授課重點在一級句型)
第九週 期中考週
第十~十二週 6~10課
第十三~十五週 11~15課
第十六~十七週 16-17課
第十八週 期末考週
英/日文課程大綱
課程進度表 第一週 說明課程概要、授課方式、評量方式等,16「程度の強調」前半
第二週 16「程度の強調」後半
第三週至第四週 17「話題」
第五週至第六週 18「逆接、譲歩」
第七週至第八週 19「原因、理由」
第九週 期中考
第十週 復習與整理
第十一週至第十二週 20「仮定条件、確定条件」
第十三週至第十四週 21「逆接仮定条件」
第十五週 復習與整理
第十六週至第十七週 22「不可能、可能、困難、容易」
第十八週 期末考
以上為預定進度,將依學習及授課狀況適度調整
期考調查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課程學習目標教學方式評量方式
了解日語句型及語法, 建構學生清晰的文法系統。
課堂講授  
日常表現平時
分析句子中的語法,清楚瞭解句子中心意思。
課堂講授  
日常表現平時
利用文法槪念確實地造出正確句子,增進日語表達能力。
實作演練  
筆試期中
熟悉課堂上所習得的文法槪念,銜接日語檢定課程。
實作演練  
筆試期末
指定用書
書名 改訂版適時適所日本語表現句型500中上級
作者 友松悦子、宮本淳、和栗雅子
書局 大新書局
年份 2015
國際標準書號(ISBN) ISBN9789863210894
版本 第2版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參考書籍 市售各類日語文法參考書
教學軟體 谷歌及雅虎網站
課程規範 1.勇於發問,不玩手機
2.每次上課都會點名,出席狀況列入平時成績計分基準
3.適時進行隨堂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