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 |
F0M37301
|
課程中文名稱 |
文化科技專論
|
課程英文名稱 |
Special Topic in Cultural Technology
|
學分數 |
3.0
|
必選修 |
選修
|
開課班級 |
四技資傳四甲,四技資傳四乙,碩研資傳一甲,碩研資傳二甲
|
任課教師 |
許擇瑋
|
上課教室(時間) |
週一
|
第7節
|
(L411)
|
週一
|
第8節
|
(L411)
|
週一
|
第9節
|
(L411)
|
|
課程時數 |
3
|
實習時數 |
0
|
授課語言 |
1.華語
|
輔導考證 |
無
|
課程概述 |
文化科技的運用除了令文化活動產生適應現代的新形態外,亦是另一種文化數位化推廣的形式,修課學生藉由新式科技的運用,嘗試強化或結合傳統文化活動,並提出未來發展之趨勢,推動地方文化的蓬勃發展。
|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
|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
編號 | 中文課程學習目標 | 英文課程學習目標 |
1
|
問題發現與解決
|
|
2
|
文獻閱讀與處理
|
|
3
|
傳播知識應用
|
|
4
|
多媒體設計與管理
|
|
|
就業力培養目標 |
此門課程無設定權重值
|
中文課程大綱 |
1.數位時代下文化經濟政策 2.文化科技政策 3.台灣文化DNA(Diversity, Nearby, Advance) 4.文化知識創新網絡
|
英/日文課程大綱 |
1.Cultural Economic Policy in Digital Era 2.Cultural Technology Policy 3.Cultural DNA (diversity, nearby, advance) of Taiwan 4.Innovation Network of Cultural knowledge
|
課程進度表 |
導讀文章 1.話語融斥與認同實踐:韓劇在中國大陸的現代性想像 2.台灣音樂創意產業:唱片業的區域性流傳與華人社群的重構 3.意義與產製:現今亞洲動畫的文化與科技混雜性 4.從失落的身體中重新拾起:賽伯人論述之建構 5.公民消費者:服務於數位時代的公民消費者 6.動畫的未來:論電影中的動畫美學、理論與產業實務 7.資訊娛樂化時代下的全球電視新聞 8.道德、倫理與電玩 9.從旁觀到參與:新媒體敘事結構解析 10.體積小功能強大的混合器:手機如何全方位地整合數位和物質世界 11.仲介日本流行文化:偶像商品專賣店在台灣
期中後自選議題進行專題研究。
|
課程融入SDGs |
|
期考調查 |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
期中論文提案發表
|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
期末研討會論文發表
|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
各週文章導讀申論
|
|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
課程學習目標 | 教學方式 | 評量方式 |
問題發現與解決 |
啟發思考
|
日常表現
(
平時
)
|
文獻閱讀與處理 |
課堂講授
|
口頭報告
(
期中
)
|
傳播知識應用 |
分組討論
|
日常表現
(
平時
)
|
多媒體設計與管理 |
成果驗收
|
口試
(
期末
)
|
|
指定用書 |
書名 |
|
作者 |
|
書局 |
|
年份 |
|
國際標準書號(ISBN) |
|
版本 |
|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 |
參考書籍 |
數位媒體與科技文化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42565
媒體科技與文化全球化讀本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25668
|
教學軟體 |
|
課程規範 |
修課條件 依教務處公告為準
評量標準 論文發表(50%)、平時成績(50%)
規則: 本門課程最低及格分數為70分。 各項作業不接受遲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