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 |
I0D24S01
|
課程中文名稱 |
國音與發音
|
課程英文名稱 |
Chinese Phonics Teaching
|
學分數 |
2.0
|
必選修 |
選修
|
開課班級 |
四技幼保三甲,四技幼保三乙
|
任課教師 |
李芳靜
|
上課教室(時間) |
週一
|
第6節
|
(W0506)
|
週一
|
第7節
|
(W0506)
|
|
課程時數 |
2
|
實習時數 |
0
|
授課語言 |
1.華語
|
輔導考證 |
無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以注音符號教學為基礎,讓學生由認識聲韻符及結合韻的發音了解國語拼音的技巧,進而能引導學齡前幼兒在讀寫萌發的概念,並從拼音課程中習得發音實務的演練及教學技巧。
|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
|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
編號 | 中文課程學習目標 | 英文課程學習目標 | 對應系指標 |
1
|
了解國音構成要素、組合原理與變化原則
|
|
1 教保知識
|
2
|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
|
2 教保實務
|
3
|
增進使用標準國語表達思想情意
|
|
5 人際溝通
|
4
|
能結合科技資訊,提昇聆聽的能力,以提高學習興趣
|
|
8 驗證整合
|
|
就業力培養目標 |
|
校指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專業知識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外語能力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素養 |
服務關懷 |
|
15% |
25% |
5% |
15% |
5% |
5% |
15% |
5% |
5% |
5% |
|
系指標 |
1 |
2 |
3 |
8 |
4 |
10 |
5 |
6 |
9 |
7 |
|
教保知識 |
教保實務 |
文書處理 |
驗證整合 |
語言表達 |
社會適應 |
人際溝通 |
專業倫理 |
人文氣質 |
服務學習 |
|
15% |
25% |
5% |
15% |
5% |
5% |
15% |
5% |
5% |
5% |
|
中文課程大綱 |
1. 國語拼音的重要性 2. 國語拼音的理論觀點 3. 聲符與韻符的發音技巧 4. 學前兒童的拼音教材分析 5. 國語拼音學習單的製作 6. 國語拼音活動 7. 國語拼音環境規劃 8. 國語拼音對幼小銜接之重要性
|
英/日文課程大綱 |
|
課程進度表 |
1 9/18 課程介紹 分組及報告題目確認 2 9/25 國語文與注音符號教學的內涵 3 10/2 韻符發音矯正及書寫練習 4 10/9 國慶放假一天 5 10/16 聲符發音矯正及書寫練習 6 10/23 結合韻及調號運用 7 10/30 注音教學教具製作 小組報告 8 11/6 注音教學教具製作 小組報告 9 11/13 期中考 10 11/20 精緻教學法 11 11/27 注音教學法與兒歌運用 12 12/4 校慶補假一天 13 12/11 有效的注音符號教學策略 14 12/18 學前與學齡注音教材分析 15 12/25 注音符號教學習作與評量 繳交個人報告 16 1/1 元旦放假一天 17 1/8 正音先修教學活動與評量 18 1/15 期末考
|
課程融入SDGs |
|
期考調查 |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
|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
|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
|
|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
課程學習目標 | 教學方式 | 評量方式 |
了解國音構成要素、組合原理與變化原則 |
課堂講授
|
日常表現
(
平時
)
|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
實作演練
|
設計製作
(
期中
)
|
增進使用標準國語表達思想情意 |
分組討論
|
同儕互評
(
平時
)
|
能結合科技資訊,提昇聆聽的能力,以提高學習興趣 |
成果驗收
|
課堂展演
(
期末
)
|
|
指定用書 |
書名 |
|
作者 |
|
書局 |
|
年份 |
|
國際標準書號(ISBN) |
|
版本 |
|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 |
參考書籍 |
1. 建構式注音符號教學寶典 華德博英文科技 羅秋昭葉德明編著(2004) 2. 國語注音符號教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 3. 伊盛華(2001)注音符號遊戲教學100招,台北:捷英出版社。 4. 林慧華(1999)來玩正音遊戲,台北:螢火蟲出版社。
|
教學軟體 |
|
課程規範 |
一、建議 (1) 理論與實務相驗證,培養自己敏銳的觀察與區辨能力。 (2) 積極參與團體與小組討論,訓練自己臨場發表及表達能力。 (3) 多閱讀、上網收集相關資料。 (4) 準時上課,簽到、勿遲到、早退(點名不到即無法獲此課程學分)。 (5) 準時交出個人作業(逾期以零分計算)。 (6) 課前預習課後複習,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二、注意事項 若在學習中覺得學習態度有需要重新檢視之處,老師有權利在課程大綱中的內 容稍作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