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 |
01D1150S
|
課程中文名稱 |
台灣與世界
|
課程英文名稱 |
Taiwan in the World
|
學分數 |
2.0
|
必選修 |
必修
|
開課班級 |
四技化材二甲
|
任課教師 |
林柏維
|
上課教室(時間) |
週四
|
第5節
|
(I0516)
|
週四
|
第6節
|
(I0516)
|
|
課程時數 |
2
|
實習時數 |
0
|
授課語言 |
1.華語
2.台語
|
輔導考證 |
無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主要在引導學生深入、立體認識台灣歷史,引領學生取得台灣歷史鎖鑰,學習實用、實際、寬廣、的台灣歷史知識;從生活中學習,培育學生寬廣的台灣歷史視野,進而養成深具台灣主體意識兼具世界觀的公民。
|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
無
|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
編號 | 中文課程學習目標 | 英文課程學習目標 | 對應系指標 |
1
|
能深入認識台灣歷史,有效地解決各項問題。(A3)
|
|
1 基本知能
|
2
|
獨創具體的創新思維,解析台灣歷史古今的不同。(E4)
|
|
5 整合創新
|
3
|
統合歷史知識於生活或學習中,拓展歷史視野,適切因應地球村及國際化趨勢。(C3)
|
|
3 本土與國際意識
|
4
|
建立台灣主體意識,展現對本土及國際文化的理解,培育具世界觀及人文素養的公民。(C2)
|
|
3 本土與國際意識
|
5
|
能了解台灣歷史的發展與意義,並於生活中展現反省、理性思辨的能力。(I4)
|
|
9 人文與倫理素養
|
6
|
展現負責盡職、秉持敬業精神完成各項任務並服務社會。(H1)
|
|
8 敬業合群
|
7
|
關懷台灣的周遭環境,維護台灣與世界的利益共存(J4)
|
|
10 服務關懷
|
|
就業力培養目標 |
|
校指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專業知識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外語能力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素養 |
服務關懷 |
|
15% |
0% |
0% |
15% |
30% |
0% |
0% |
15% |
15% |
10% |
|
系指標 |
1 |
4 |
2 |
5 |
3 |
6 |
7 |
8 |
9 |
10 |
|
基本知能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本土與國際意識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與倫理素養 |
服務關懷 |
|
15% |
0% |
0% |
15% |
30% |
0% |
0% |
15% |
15% |
10% |
|
中文課程大綱 |
(各單元主題如下: 1.導論:視角(台灣之主體性及其在世界的位置與角色) 2.交通變遷下的台灣 3.全球經濟網路中的台灣 4.疾病無國界:鼠疫、SARS與新流感 5.外來思潮的巨浪:民主、人權與法治 6.通俗文化與娛樂:音樂、藝術等 7.觀念的衝擊與調整:婚姻愛情與多元情慾 8.物質生活與流行教主:時尚、饗宴與慾望 9.民主體制與新式教育:世界公民與現代國民 10.宗教奇蹟:影響台灣的主要宗教 11.殖民與被殖民經驗 12.原住民問題 13.台灣的未來:知識經濟…等
|
英/日文課程大綱 |
1. Introduction: perspective (on Taiwan's subjectivity: the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World) 2. The position changed with the improvements of global transportation 3.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lobal context 4. Public health and the prevention of plague, SARS and novel Influenza 5. Waves of thoughts in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rule of law 6. Popular culture and recreational life: music, art, etc. 7. Impact and adjustment of ideas: marriage, love and gender diversities 8. Material lifestyle and fashion trend: luxuries, feasts and passions 9. democratization of political life and new education: globally modernized citizenship 10. Religious miracles: the diversity of religions 11. Discourse on the colonial and under-colonial experiences 12. Issues of aboriginal peoples in Taiwan: a worldwide view 13. Epilogue: prospect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I, etc.)
|
課程進度表 |
上課主題:台灣歷史專題
第1週 0.課程簡介:台灣的主體性 1.台灣是世界的台灣 (導論:國際視野下的台灣)
第2-3週 2.台灣的土地上 (台灣族群:原住民、舊移民、新移民、新住民)
第4週 3.洋流季風與台灣 (大航海的時代:從洋流季風看台灣早期歷史)
第5週 4.台灣生命力的張本:孝 (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俗世化的揚名顯親)
第6-7週 5.民間信仰與台灣歷史發展 (媽祖的子民:台灣文化的力量)
第8週 【問題與討論】雁行模式 (閱讀:傅高義Ezra F. Vogel《日本第一》)
第9週 期中考週
第10-11週 6.台灣文化協會的光與熱 (狂飆的年代:20年代的社會運動)
第12-13週 7.威權體制與民主政治 (尊貴的外來政權:東晉士族與蘇維埃體制)
第14-15週 8.米糧為中心的農村復興 (發展的榨取:以農養工的政經操控)
第16週 9.國際加工基地 (庸屬國家的依賴:進口加工轉出口的經濟框架)
第17週 【問題與討論】行銷台灣 (閱讀:傅高義Ezra F. Vogel《鄧小平改變中國》)
第18週 期末考週
上課綱要、內容及順序視上課進程隨時調整。
|
課程融入SDGs |
|
期考調查 |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
|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
|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
|
|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
課程學習目標 | 教學方式 | 評量方式 |
能深入認識台灣歷史,有效地解決各項問題。(A3) |
課堂講授
|
作業
(
期中
)
|
獨創具體的創新思維,解析台灣歷史古今的不同。(E4) |
課堂講授
|
作業
(
期末
)
|
統合歷史知識於生活或學習中,拓展歷史視野,適切因應地球村及國際化趨勢。(C3) |
啟發思考
|
口頭報告
(
平時
)
|
建立台灣主體意識,展現對本土及國際文化的理解,培育具世界觀及人文素養的公民。(C2) |
啟發思考
|
口頭報告
(
平時
)
|
能了解台灣歷史的發展與意義,並於生活中展現反省、理性思辨的能力。(I4) |
分組討論
|
口頭報告
(
平時
)
|
展現負責盡職、秉持敬業精神完成各項任務並服務社會。(H1) |
課堂講授
|
作業
(
期中
)
|
關懷台灣的周遭環境,維護台灣與世界的利益共存(J4) |
課堂講授
|
作業
(
期末
)
|
|
指定用書 |
書名 |
《海洋台灣》講義
|
作者 |
林柏維
|
書局 |
自編教材
|
年份 |
2018
|
國際標準書號(ISBN) |
|
版本 |
|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 |
參考書籍 |
1. 林柏維《台灣的社會變遷》,台南:車輄寮工作室, 2007 .3.。 2. 許極燉編著《尋找台灣新座標》,台北:自立晚報,1993.7.。 3. 曹永和《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聯經,1979。 4. 李壬癸《台灣平埔族的歷史與互動》,台北:常民文化,1997。 5. 尹章義《台灣開發史研究》,台北:聯經,1989。 6. 陳其南《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台北:允晨,1987。 7. 涂照彥《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人間,1992。 8. 林柏維《台灣文化協會滄桑》,台北:台原,1993。 9. 林柏維《狂飆的年代》,台北:秀威科技,2007.9.。 10. 李筱峰《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1987。 11. 王見川《臺灣的宗教與文化》,台北:博揚,1999.11.。 12. 谷蒲孝雄《台灣的工業化: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台北:人間,1992。 13. 傅高義《躍升中的四小龍》,台北:天下,1992。 14. 呂秀蓮《世界的台灣》,台北:印刻,2007.1.。
|
教學軟體 |
Powerpoint:自編數位教材:《海洋台灣》教學投影片
|
課程規範 |
1. 上課勤惰(缺曠或遲到)列為學期成績之參酌,有缺課紀錄、報告未交者,其學期成績不及格機率極高。 2. 上課採固定座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