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視窗
南臺科技大學109學年度第2學期課程資訊
課程代碼 01N06903
課程中文名稱 台灣與世界
課程英文名稱 Taiwan in the World
學分數 3.0
必選修 必修
開課班級 夜四技自控二甲
任課教師 李詠青
上課教室(時間)
週四 第12節 (W0402)
週四 第13節 (W0402)
週四 第14節 (W0402)
課程時數 3
實習時數 0
授課語言 1.華語
輔導考證
課程概述 本課程主要在引導學生深入、立體認識台灣歷史,引領學生取得台灣歷史鎖鑰,學習實用、實際、寬廣、的台灣歷史知識;從生活中學習,培育學生寬廣的台灣歷史視野,進而養成深具台灣主體意識兼具世界觀的公民。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編號中文課程學習目標英文課程學習目標對應系指標
1 能深入認識台灣歷史,有效地解決各項問題。(A3) 1 基本知能
2 獨創具體的創新思維,解析台灣歷史古今的不同。(E4) 5 整合創新
3 統合歷史知識於生活或學習中,拓展歷史視野,適切因應地球村及國際化趨勢。(C3) 3 本土與國際意識
4 建立台灣主體意識,展現對本土及國際文化的理解,培育具世界觀及人文素養的公民。(C2) 3 本土與國際意識
5 能了解台灣歷史的發展與意義,並於生活中展現反省、理性思辨的能力。(I4) 9 人文與倫理素養
6 展現負責盡職、秉持敬業精神完成各項任務並服務社會。(H1) 8 敬業合群
7 關懷台灣的周遭環境,維護台灣與世界的利益共存(J4) 10 服務關懷
就業力培養目標
  校指標 1 2 3 4 5 6 7 8 9 10
  專業知識 實務技能 資訊能力 整合創新 外語能力 熱誠抗壓 表達溝通 敬業合群 人文素養 服務關懷
  15% 0% 0% 15% 30% 0% 0% 15% 15% 10%
  系指標 1 4 2 5 3 6 7 8 9 10
  基本知能 實務技能 資訊能力 整合創新 本土與國際意識 熱誠抗壓 表達溝通 敬業合群 人文與倫理素養 服務關懷
  15% 0% 0% 15% 30% 0% 0% 15% 15% 10%
中文課程大綱 1.導論:視角(台灣之主體性及其在世界的位置與角色)
2.交通變遷下的台灣
3.全球經濟網路中的台灣
4.疾病無國界:鼠疫、SARS與新流感
5.外來思潮的巨浪:民主、人權與法治
6.通俗文化與娛樂:音樂、藝術等
7.觀念的衝擊與調整:婚姻愛情與多元情慾
8.物質生活與流行教主:時尚、饗宴與慾望
9.民主體制與新式教育:世界公民與現代國民
10.宗教奇蹟:影響台灣的主要宗教
11.殖民與被殖民經驗
12.原住民問題
13.台灣的未來:知識經濟…等
英/日文課程大綱 1. Introduction: perspective (on Taiwan's subjectivity: the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World)
2. The position changed with the improvements of global transportation
3.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lobal context
4. Public health and the prevention of plague, SARS and novel Influenza
5. Waves of thoughts in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rule of law
6. Popular culture and recreational life: music, art, etc.
7. Impact and adjustment of ideas: marriage, love and gender diversities
8. Material lifestyle and fashion trend: luxuries, feasts and passions
9. democratization of political life and new education: globally modernized citizenship
10. Religious miracles: the diversity of religions
11. Discourse on the colonial and under-colonial experiences
12. Issues of aboriginal peoples in Taiwan: a worldwide view
13. Epilogue: prospect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I, etc.)

課程進度表 第一週 課堂-導論、課程規範、分組

第二週 【好食台灣】老祖宗們吃什麼(一)
【歷史台灣】史前時期(一)
第三週 中秋節放假
第四週 【好食台灣】老祖宗們吃什麼(二)
【歷史台灣】史前時期(二)
第五週 【好食台灣】荷蘭人引進台灣的食物
【歷史台灣】荷鄭時期(一)
第六週 【好食台灣】鄭成功與什麼魚
【歷史台灣】荷鄭時期(二)
第七週 【好食台灣】閩菜系的建立
【歷史台灣】清治時期(一)
第八週 【好食台灣】辦桌文化的濫觴
【歷史台灣】清治時期(二)
第九週 期中考
第十週 【好食台灣】酒樓文化-寶美樓、醉仙閣
【歷史台灣】日治時期(一)
第十一週 【好食台灣】文青/憤青們的鋤燒會
【歷史台灣】日治時期(二)
第十二週 【好食台灣】日治中後期:鄉土料理、和台共存
【歷史台灣】日治時期(三)
第十三週 【好食台灣】日治中後期:鄉土料理、和台共存(臺灣漫遊錄)
【歷史台灣】日治時期(三)
第十四週 【好食台灣】中國移民來的美食(眷村媽媽教我的事)
【歷史台灣】戰後時期(一):戰後變局、二二八事件
第十五週 【好食台灣】在地化的台灣菜
【歷史台灣】戰後時期(二):戒嚴到解嚴
第十六週 【好食台灣】國際化的台灣飲食
【歷史台灣】戰後時期(三)轉型正義和美麗新國家
第十七週 期末考
第十八週 期末回顧、期末學習心得分享
課程融入SDGs
期考調查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筆試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第十八週:課程回顧、課後心得分享。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第十七週考試:期末筆試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課程學習目標教學方式評量方式
能深入認識台灣歷史,有效地解決各項問題。(A3)
課堂講授  
日常表現平時
筆試期末
獨創具體的創新思維,解析台灣歷史古今的不同。(E4)
啟發思考  
日常表現平時
統合歷史知識於生活或學習中,拓展歷史視野,適切因應地球村及國際化趨勢。(C3)
課堂講授  
筆試期中
建立台灣主體意識,展現對本土及國際文化的理解,培育具世界觀及人文素養的公民。(C2)
課堂講授  
日常表現平時
能了解台灣歷史的發展與意義,並於生活中展現反省、理性思辨的能力。(I4)
分組討論  
日常表現平時
展現負責盡職、秉持敬業精神完成各項任務並服務社會。(H1)
課堂講授  
日常表現平時
關懷台灣的周遭環境,維護台灣與世界的利益共存(J4)
啟發思考  
日常表現平時
指定用書
書名 自編講義
作者
書局
年份
國際標準書號(ISBN)
版本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參考書籍 周婉窈《二〇一九年增訂版 少年臺灣史 寫給島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新的國人》(台灣。增訂一版。玉山社。2019)。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台灣。三版。玉山社。2019)。

戴寶村《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台灣。初版。玉山社。2011)。

蔡惠頻《台灣史不胡說 30個關鍵詞看懂日治》(台灣。初版。玉山社。2019)。

司馬遼太郎著 李金松譯《街道漫步 臺灣紀行》(台灣。初版。台灣東販。1993)。

潘家欣《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台灣。初版。大寫出版。2019)。

金子展也著 陳嫻若譯《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台灣。初版。野人文化。2020)。


教學軟體
課程規範 一、課程講義將上傳flip平台。
二、首次上課會進行分組、說明上課、評量方式,請同學務必出席。
三、重視上課參與度、出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