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 |
03D06701
|
課程中文名稱 |
教育哲學
|
課程英文名稱 |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
學分數 |
2.0
|
必選修 |
必修
|
開課班級 |
教育學程-中,教育學程-小
|
任課教師 |
黃嘉雄
|
上課教室(時間) |
週二
|
第3節
|
(N403)
|
週二
|
第4節
|
(N403)
|
|
課程時數 |
2
|
實習時數 |
0
|
授課語言 |
1.華語
|
輔導考證 |
1.中小學教師執照
2.文教行政高考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主要介紹教育哲學的基礎知識,並介紹現代主要教育哲學派別及近年來受後現代的挑戰後分析教育哲學。希望學生透過教育哲學的研讀,能以哲學觀點對教育本質,根本問題從事思考,從而建立適切的教育哲學。
|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
哲學概論、教育概論
|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
編號 | 中文課程學習目標 | 英文課程學習目標 | 對應系指標 |
1
|
了解教育哲學的基本概念及內涵
|
|
1 教育基本素養
|
2
|
培養學生以教育哲學思考教育問題
|
|
9 追求專業成熟
|
3
|
輔導學生建立正確教師哲學
|
|
8 學生輔導能力
|
4
|
了解教育理論的認知與價值分析
|
|
3 敬業樂業精神
|
|
就業力培養目標 |
|
校指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專業知識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外語能力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素養 |
服務關懷 |
|
20% |
15% |
0% |
20% |
0% |
0% |
20% |
20% |
5% |
0% |
|
系指標 |
1 |
4 |
5 |
6 |
11 |
9 |
12 |
7 |
8 |
3 |
2 |
10 |
|
教育基本素養 |
教學設計能力 |
編選教材能力 |
教學實施能力 |
善用資訊科技 |
追求專業成熟 |
通曉外國語文 |
班級經營能力 |
學生輔導能力 |
敬業樂業精神 |
教育專業倫理 |
關心社區事務 |
|
20% |
5% |
5% |
5% |
0% |
20% |
0% |
0% |
20% |
20% |
5% |
0% |
|
中文課程大綱 |
第一單元 教育哲學是什麼? 第二單元 教育理論的認知與價值分析 第三單元 道德判斷與道德教育分析 第四單元 教師哲學 期中考試 第五單元 主要哲學派別 文化主義的教育思想 存在主義的教育思想 經驗主義的教育思想 觀念分析的教育思想 第六單元 後分析的教育哲學 期末考
|
英/日文課程大綱 |
|
課程進度表 |
一、教學計畫說明與討論(第1週) 二、導論 1.教育的本質(第1週) 2.哲學的意義(第2週) 3.教育與哲學的關係、教育哲學的意義(第2週)
三、哲學基本問題與教育 1.心靈論與教育(第3週) 2.人性論與教育(第3週) 3.知識論與教育(第4週) 4.倫理學與教育(第4週) 5.社會哲學與教育(第5週)
四、重要哲學思潮與教育 1.理性主義與教育(第6週) 2.經驗主義與教育(第6週) 3.存在主義與教育(第7週) 4.實用主義與教育(第8週) 5.自然主義與教育(第8週) 6.期中考 7.分析哲學與教育(第10週) 8.批判理論與教育(第10週) 9.後現代主義與教育(第11週)
五、重要教育理論 1.進步主義教育理論(第12週) 2.人文主義教育理論(第12週) 3.永恆主義教育理論(第13週) 4.精粹主義教育理論(第14週) 5.重建主義教育理論(第15週) 6.批判教育學理論(第16週) 7.教育的隱喻(第17週) 8.期末考
|
課程融入SDGs |
|
期考調查 |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
|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
|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
|
|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
課程學習目標 | 教學方式 | 評量方式 |
了解教育哲學的基本概念及內涵 |
課堂講授
分組討論
|
筆試
(
期中
)
筆試
(
期末
)
|
培養學生以教育哲學思考教育問題 |
分組討論
啟發思考
|
口頭報告
(
期末
)
日常表現
(
平時
)
|
輔導學生建立正確教師哲學 |
啟發思考
課堂講授
|
日常表現
(
平時
)
|
了解教育理論的認知與價值分析 |
課堂講授
分組討論
|
筆試
(
期末
)
|
|
指定用書 |
書名 |
|
作者 |
|
書局 |
|
年份 |
|
國際標準書號(ISBN) |
|
版本 |
|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 |
參考書籍 |
伍振鷟、林逢祺、黃坤錦、蘇永明(1999)。教育哲學。台北:五南。 林逢祺、洪仁進主編(2013)。教育哲學:隱喻篇。台北:學富文化。 彭達山編著(2008)。教育哲學。高點文化。 歐文編著(2010)。教育哲學。台南:志光文化。 簡成熙譯(2010)。教育哲學導論(George. R. Knight著)。台北:五南。 簡成熙(2004)。教育哲學:理念、專題與實務。台北:高等教育。
|
教學軟體 |
|
課程規範 |
1.請同學配合各週教學主題預覽文獻資料,課堂中老師將採題問的方式了解同學的閱讀情形。 2.每位同學閱讀簡成熙「教育方法的哲學思考」乙文並撰寫約500字的心得報告,於17週繳交並分享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