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 |
1ED03H01
|
課程中文名稱 |
社會老年學
|
課程英文名稱 |
Social Gerontology
|
學分數 |
2.0
|
必選修 |
選修
|
開課班級 |
四高齡服務四甲
|
任課教師 |
胡小玫
|
上課教室(時間) |
週二
|
第5節
|
(T0505)
|
週二
|
第6節
|
(T0505)
|
|
課程時數 |
2
|
實習時數 |
0
|
授課語言 |
1.華語
|
輔導考證 |
無
|
課程概述 |
臺灣即將於十年內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者的健康與發展已非是個人議題,而是與社會各層面如經濟、政治、醫藥、福利、教育、文化等發展皆息息相關,這是無法迴避的挑戰,也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契機,但對於高齡者及高齡化,如何引導成為社會助力,促進世代和諧發展是目前最重要的議題。本課程即透過對社會文化脈絡的探尋,促進學生了解包括自我及高齡者個體在社會脈絡中的位置及扮演角色,以試圖促進世代連結及人際關懷,除課程講授為,亦結合實地生命史絡學習,以落實學用合一之課程目標。
|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
|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
編號 | 中文課程學習目標 | 英文課程學習目標 | 對應系指標 |
1
|
掌握全球高齡少子化之現象及相關影響
|
|
1 高齡專業
|
2
|
了解老人生理衰退的正確知識及因應方法
|
|
2 高齡實務
|
3
|
了解老人心理轉換的歷程
|
|
5 關懷服務
|
4
|
了解老人社會角色的變遷
|
|
9 社會適應
|
5
|
促進自我未來及協助他人的成功老化
|
|
6 溝通表達
|
|
就業力培養目標 |
|
校指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專業知識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外語能力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素養 |
服務關懷 |
|
20% |
20% |
0% |
0% |
0% |
20% |
20% |
0% |
0% |
20% |
|
系指標 |
1 |
2 |
7 |
3 |
10 |
9 |
6 |
4 |
8 |
5 |
|
高齡專業 |
高齡實務 |
管理經營 |
三創整合 |
語言表達 |
社會適應 |
溝通表達 |
敬業樂群 |
人文涵養 |
關懷服務 |
|
20% |
20% |
0% |
0% |
0% |
20% |
20% |
0% |
0% |
20% |
|
中文課程大綱 |
一、理論與批判:社會老年學的分析 二、年齡結構與生命區異 三、世代的社會建構 四、老化與生命歷程的建構 五、生命史與生命風格 六、台灣老人的集體生命史 七、老年的生命風格與敘事分析 八、媒體再現與老年政策:老人卓越理論 九、老人意象與媒體再現 十、老年卓越政策的擬議
|
英/日文課程大綱 |
1.The Growth of Social Gerontology 2.Aging in Other Countries and across Cultures in the United States 3.The Social Consequences of Physical Aging 4.Managing Chronic Diseases and Promoting Well-Being in Old Age 5.Cognitive Changes with Aging 6.Personality and Mental Health in Old Age 7.Love, Intimacy, and Sexuality in Old Age 8.Social Theories of Aging 9.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Supports: Family, Friends, Neighbors, and Communities 10.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Informal Caregiving
|
課程進度表 |
一、理論與批判:社會老年學的分析 二、年齡結構與生命區異 三、世代的社會建構 四、老化與生命歷程的建構 五、生命史與生命風格 六、台灣老人的集體生命史 七、老年的生命風格與敘事分析 八、媒體再現與老年政策:老人卓越理論 九、老人意象與媒體再現 十、老年卓越政策的擬議
|
課程融入SDGs |
|
期考調查 |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
|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
|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
|
|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
課程學習目標 | 教學方式 | 評量方式 |
掌握全球高齡少子化之現象及相關影響
|
啟發思考
課堂講授
|
日常表現
(
平時
)
|
了解老人生理衰退的正確知識及因應方法 |
課堂講授
啟發思考
|
日常表現
(
平時
)
|
了解老人心理轉換的歷程 |
啟發思考
|
日常表現
(
平時
)
|
了解老人社會角色的變遷 |
分組討論
|
書面報告
(
期中
)
|
促進自我未來及協助他人的成功老化 |
分組討論
|
書面報告
(
期末
)
|
|
指定用書 |
書名 |
社會老年學
|
作者 |
邱天助
|
書局 |
復文
|
年份 |
2007
|
國際標準書號(ISBN) |
9789868286290
|
版本 |
|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 |
參考書籍 |
王仁潔、李湘雄譯(2001)。M. A. Smyer & S. H. Qualls著。老化與心理健康。台北:弘智。 吳老德(2003)。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台北:新文京。 沙依仁(1996)。高齡學。台北:五南。 孫時敏、張文煒(1993)。J. K. Belsky著。掌控中的高齡。台北:中華新知。 徐立忠(1997)。高齡學導論。台北:三民。 陳昌文、鍾玉英、奉春梅、周瑾、顏炯(2004)。社會心理學。台北:新文京。 彭駕騂(2001)。老人學。台北:揚智。 曾文星(2004)。老人心理。香港:中文大學。 蔡文輝(2003)。老年社會學。台北:五南。 曾煥裕、李孟芬、劉曉春、石泱、李淑華、林筱倩、李明芝譯(2012)。R. C. Atchley & A. S. Barusch著。社會老年學。台北市:洪葉文化。
|
教學軟體 |
power point
|
課程規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