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視窗
南臺科技大學105學年度第2學期課程資訊
課程代碼 1LD02D02
課程中文名稱 跨文化劇場
課程英文名稱 Intercultural Theatre
學分數 2.0
必選修 自選必修
開課班級 藝術美學類
任課教師 王淳美
上課教室(時間)
週三 第5節 (T0111)
週三 第6節 (T0111)
課程時數 2
實習時數 0
授課語言 1.華語
輔導考證
課程概述 本課程藉由台灣在地演出過的各類戲劇中,挑選具有跨文化屬性的劇場,解析在改編、移植劇情的過程中,呈現不同文化在交融、傳遞、拼貼或相輔相斥的情形下所產生的各種現象與特質。學生經由本課程的選修,能對跨文化劇場所涵蓋的各種藝術美學具有基本認知,且能思考各類戲劇所展現台灣與世界各國文化的差異,以及全球化下的劇場藝術風貌。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對跨文化劇場美學有興趣,以及對舞台劇有熱忱的學生。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編號中文課程學習目標英文課程學習目標對應系指標
1 了解在台灣演出的各類戲劇,對跨文化劇場的藝術美學有基本認知(A2) 1 基本知能
2 解析劇場呈現不同文化在交融或相輔相斥下所產生的各種現象與特質。(C3) 3 本土與國際意識
3 能以正向思考與態度來因應劇場環境的變化。(F2) 6 熱誠抗壓
4 能以適切的肢體語言表達對不同文化呈現的意念。(G2) 7 表達溝通
5 積極參與團體活動,與人互助合作、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標。(H5) 8 敬業合群
6 能區辨劇場與文化的關係,並於生活中展現反省、理性思辨的能力(I4) 9 人文與倫理素養
就業力培養目標
  校指標 1 2 3 4 5 6 7 8 9 10
  專業知識 實務技能 資訊能力 整合創新 外語能力 熱誠抗壓 表達溝通 敬業合群 人文素養 服務關懷
  10% 5% 5% 5% 15% 10% 10% 10% 25% 5%
  系指標 1 4 2 5 3 6 7 8 9 10
  基本知能 實務技能 資訊能力 整合創新 本土與國際意識 熱誠抗壓 表達溝通 敬業合群 人文與倫理素養 服務關懷
  10% 5% 5% 5% 15% 10% 10% 10% 25% 5%
中文課程大綱 1.進入跨文化劇場
2.英國莎士比亞舞台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法國歌劇
3.史蒂文生《化身博士》小說→「百老匯」音樂劇《變身怪醫》
4.希臘戲劇、法國劇作→日本‧鈴木忠志的經典能劇
5.由波斯童話至世界著名歌劇:普契尼三幕歌劇《杜蘭朵》→張藝謀大型景
觀歌劇→臺灣豫劇
6.俄國‧果戈里《欽差大臣》→台灣河洛歌仔戲
7.偶戲的跨文化元素
8.「台原劇團」創新台灣布袋戲→多元文化的綜合戲劇

英/日文課程大綱
課程進度表 第1-2週
★進入跨文化劇場
1.課程介紹、分組與評分等相關規定、介紹劇場要素
2.現代戲劇與傳統戲劇導論
3.謝喜納「跨文化主義」說明
4.解析法國戲劇學者帕維斯((Patrice Pavis)在1996年出版《跨文化表演讀本》(The Intercultural Performance Reader)的重要理論
5.馬戲秀vs.多元表演藝術︰
〔西班牙語〕太陽劇團(Cirque du Soleil)《歡躍之旅》(Alegría)

第3-5週
★英國莎士比亞舞台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法國歌劇
1.〔英國〕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1595創作舞台劇,倫敦大劇院
2.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劇本研讀
3.〔法國〕《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 Juliette),2001首演,2007版法國歌劇,於2001年1月在巴黎國會劇院首演後,至今吸引了超過六百萬觀眾欣賞,引起法語音樂劇旋風,被歐洲傳媒盛讚為「21世紀最偉大的流行音樂劇」
4.在法國娛樂大亨傑哈‧路汶(Gerard Louvin)製作,以及詞曲創作者傑哈‧皮斯葛維克(Gerard Presgurvic)兩人合作下,將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筆下原本發生於16世紀伊麗莎白時代的愛情故事,改編於21世紀的法國重現。
5.討論愛情、婚姻與家世、父權社會架構之關係

第6-8週
★史蒂文生《化身博士》小說→「百老匯」音樂劇《變身怪醫》
1.〔蘇格蘭〕羅伯特‧路易士‧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小說《化身博士》(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處理善與惡的兩種人性交戰—在善惡極端的二元性格中轉換,1886出版
2.〔美國〕音樂劇《變身怪醫》(Jekyll and Hyde)由創作觸角跨越流行、音樂劇與古典樂領域的名匠法蘭克‧懷德恩(Frank Wildhorn)配樂,與兼具流行音樂、電影及音樂劇之編劇、歌詞與音樂創作才華的英國大師—奧斯卡得主萊斯利‧布裏克斯(Leslie Bricusse)聯手創作。
3. 1997年4月《變身怪醫》於紐約百老匯普利茅斯劇院(The Plymouth Theatre)首演,公演1543場後,於2001年1月落幕,成為此家劇院映演檔期最長的戲碼。
4.獲得「東尼獎」最佳劇本等四項提名的音樂劇
5.討論人性善惡交織、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等議題

第9週
期中專題報告
(開始提出跨文化劇場簡報的題目)

第10-12週
★檢討成績。★由波斯童話至世界著名的歌劇
★普契尼三幕歌劇《杜蘭朵》→張藝謀大型景觀歌劇→臺灣豫劇
1.義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未完成遺作《杜蘭朵公主》(Turandot)1924;首演於米蘭史卡拉劇院,由大師托斯卡尼尼指揮,1926
2.張藝謀史詩格局的《杜蘭朵公主》,北京紫禁城太廟版,1998
3.臺灣豫劇團《杜蘭朵》,2010.2
4.張藝謀大型景觀歌劇《杜蘭朵公主》,北京奧運鳥巢版,台中洲際棒球場演出,2010.3
5.討論愛的真諦、杜蘭朵的跨文化改編

第13週
★偶戲的跨文化元素
1.講解布袋戲的跨文化元素:情節、語言、服裝、造型、道具

第14-16週
★台原創新台灣布袋戲→多元文化的綜合戲劇
1.「台原偶戲團」經典戲碼《馬克‧波羅》(Marco Polo),是西方遇見東方的愛情故事,敘事風格採台灣傳統布袋戲形式,古典彩樓戲台、閩南戲偶、傳統後場;導演創新手法:使用台語和義大利口白、閩南戲偶結合閩式的義大利戲偶、現代劇場的燈光佈局、新式道具;更結合南管音樂交錯義大利歌劇
2.「台原偶戲團」神話般的舞台劇《絲戀》(Silk Road),結合土耳其民俗樂音與豎琴,偶師包括台灣布袋戲大師陳錫煌、土耳其皮影大師Cengiz Ozek、美國光影大師Larry Leed 等橫跨三類偶戲的金三角組合,創造絲路的音樂奇幻冒險意象,2007首演

第17週
優秀簡報成果發表

第18週
期末考

課程融入SDGs
期考調查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課程學習目標教學方式評量方式
了解在台灣演出的各類戲劇,對跨文化劇場的藝術美學有基本認知(A2)
課堂講授  
書面報告期中
解析劇場呈現不同文化在交融或相輔相斥下所產生的各種現象與特質。(C3)
課堂講授  
書面報告期中
能以正向思考與態度來因應劇場環境的變化。(F2)
啟發思考  
日常表現平時
能以適切的肢體語言表達對不同文化呈現的意念。(G2)
分組討論  
口頭報告平時
積極參與團體活動,與人互助合作、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標。(H5)
分組討論  
作業平時
能區辨劇場與文化的關係,並於生活中展現反省、理性思辨的能力(I4)
啟發思考  
筆試期末
指定用書
書名 自編講義
作者
書局
年份
國際標準書號(ISBN)
版本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參考書籍 〔法〕Pavis, Partice. The Intercultural Performance Reader. London: Routlege,
1996.
〔美〕Edward A. Wright原著,石光生 譯,《現代劇場藝術》(Understanding Today’s Theatre),台北:書林,1992年5月。
〔美〕Oscar G. Brockett(布羅凱特)原著,胡耀恆 譯,《世界戲劇藝術欣賞—世界戲劇史》,台北:志文出版社,1974年11月。
Catherine Diamond(戴雅雯)原著,呂健忠 譯,《做戲瘋,看戲傻 十年所見台灣劇場的觀眾與表演(1988-1998)》,台北:書林,2000年。
石光生 著,《跨文化劇場:傳播與詮釋》,台北:書林,2008年。
邱坤良,《台灣劇場與文化變遷—歷史記憶與民眾觀點》,台北:台原出版社,1997年。
邱瑗,《音樂劇的9種風情》,台北:音樂時代文化事業,2006年1月。
姚一葦,《戲劇原理》,台北:書林,1992年2月一版。
〔英〕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原著、方平 譯,《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台北:木馬文化,2001年。
〔蘇格蘭〕羅伯特‧路易士‧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原著、楊玉娘譯,《化身博士》,台北:小倉出版社,2010年。
羅基敏、梅樂亙 著,《杜蘭朵的蛻變》,台北:信實,2005年。
教學軟體 1.課堂講授,配合多媒體及簡報、影像教學。 2.「跨文化劇場」教學網址: http://faculty.stust.edu.tw/~bwwang/interculture/index.html (教育部中綱計畫:跨文化研究)
課程規範 1.本教學大綱得視教學實際需要調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