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視窗
南臺科技大學106學年度第2學期課程資訊
課程代碼 1LD04G01
課程中文名稱 民間文學之跨文化意象
課程英文名稱 Cross - cultural Image of Folk Literature
學分數 3.0
必選修 自選必修
開課班級 人文藝術領域
任課教師 蔡蕙如
上課教室(時間)
週五 第2節 (T0109)
週五 第3節 (T0109)
週五 第4節 (T0109)
課程時數 3
實習時數 0
授課語言 1.華語
輔導考證
課程概述 民間文學存在於人民生活中,一點一滴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是人民生活的寫照與投射,因而在不同的時代、不同區域,甚至不同的族群各展現出該時、該地、該族群特有的文化或知識。所以從民間文學可以很真切地瞭解到該區域最本土的文化特色,也因為民間文學在流傳的過程中,會因著時空轉變、語言、信仰等文化差異而有變異,於是藉由這些變異性可以讓我們觀察到各地方文化的差異。同時在這些差異性中又有著同一類型特質的文化現象,如〈虎姑婆〉、〈狼外婆〉、〈小紅帽〉等為同一類型,在此同一類型下,卻又有著各地獨特的文化意象。因此民間文學涵蓋了既本土化又世界性的因子,所以本課程希冀藉由對民間文學,真切地去觀察、瞭解各地文化,進而「由台灣通世界」,以跨族群、跨區域(城鄉)、跨世代為單元作一跨文化的探索比較。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編號中文課程學習目標英文課程學習目標對應系指標
1 詮釋民間文學的基本知能、統整民間文學與文化的交互影響。 1 基本知能
2 展現自己對本土民間文學及國際文化的理解。 3 本土與國際意識
3 發掘民間文學的跨文化意象,並運用於實際生活面的省思。 4 實務技能
4 增進語言與文化關係之理解能力,並於生活中展現反省、理性思辨的能力。 9 人文與倫理素養
5 陳述民間文學(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歌謠、諺語)的藝術形式表現。 7 表達溝通
就業力培養目標
  校指標 1 2 3 4 5 6 7 8 9 10
  專業知識 實務技能 資訊能力 整合創新 外語能力 熱誠抗壓 表達溝通 敬業合群 人文素養 服務關懷
  10% 10% 5% 5% 10% 5% 20% 5% 25% 5%
  系指標 1 4 2 5 3 6 7 8 9 10
  基本知能 實務技能 資訊能力 整合創新 本土與國際意識 熱誠抗壓 表達溝通 敬業合群 人文與倫理素養 服務關懷
  10% 10% 5% 5% 10% 5% 20% 5% 25% 5%
中文課程大綱 民間文學是民間文化的重要內涵。它本身可說是兼具「本土化 / 世界性」兩大特質,而要探索「既世界性又本土性」的跨文化議題,最好的媒介莫過於民間故事。因此本課程希冀透過民間文學的材料(民間故事為主,歌謠為輔),來耙梳出一些表象似乎最具本土性的東西,其實卻可能也是最有國際性,最世界化的文化意象。
由於民間文學因應時代各種不同媒材可以轉變應用,賦予新意義,這正是母題(motif)代表人類的感情與思想的原型,所以本課程的材料不僅有著傳統的口頭資料紀錄,也有著因應時代所流傳的資料。本課程內容主要以四主題,兩面向(民間文學觀念、文化現象的探索)為軸,進行文本與田野間的互動探索
主題一:
觀念與行動 主題二:
集體意識的
文化意象象
跨族群文化 主題三:
環境場域的
文化意象
跨區域文化 主題四:
社會情感的
文化意象
跨世代文化
「民間文學與各地文化」觀念的建構與工作認知 神話、傳說
大洪水系列
英雄傳說系列 民間傳說、故事
地形地物系列
海盜傳奇系列 歌仔、歌仔冊
棄老系列
神鬼系列
第1.2.3.4週 第5.6.7.8週 第10.11.12.13週 第14.15.16.17週
英/日文課程大綱
課程進度表 ★這是走讀課程
第一週 課程介紹 課程介紹
課程活動:認識你真好,分組活動
第二週 第一單元
民間文學觀念的建構與工作認知
「 問題意識:何謂民間文學?
民間文學與文化的相關性為何?
觀念講述:民間文學的界定、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 之區別、民間文學與兒童文學之區別、民間文學與廣播文學、網路文學之差異
課程活動:分組討論,腦力激盪
指定閱讀:胡萬川《台灣通世界》(摘要)
第三週 問題意識:民間文學的特徵是什麼?
民間文學的內容是什麼?
觀念講述:民間文學的內容(散文體、韻文體)
民間文學的特徵:集體性、口傳性、變異性
課程活動:傳講一個故事(探究變異因素)
指定閱讀: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摘要)
第四週 問題意識:如何進行採錄工作?
採錄工作與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為何?
觀念講述:民間文學的理論發展及民間文學工作須知:
介紹世界民間文學理論派別及發展;世界各國從事民間文學工作的概況;從事民間文學工作需具備的認知
課程活動:模擬採訪外籍生文化
指定閱讀:胡萬川《民間文學的工作手冊》
第五週 第二單元
跨族群文化
集體意識的文化意象象
問題意識:各族群在先民時期有何共同的記憶?
觀念講述:洪水系列:
大洪水時代人類面臨滅亡及再生的過程,透露人類對大環境的認知,也呈現出不同族群的意識文化。
(希伯來神話:諾亞方舟;台灣排灣族:大洪水、台江:青瞑蛇;中國大陸:伏羲女媧)
課程活動:分組討論,腦力激盪
指定閱讀:《《舊約》中的民間傳說》(摘要)
第六週 問題意識:各族群的英雄崇拜文化為何?
講述觀念:英雄傳說系列:
面臨困厄環境,期待英雄人物為人們解決任何問題,所建構起理想中的人物形象。
(希伯來神話:摩西、希臘神話、英:石中劍;台灣:鄭成功、林道乾;賽德克族:莫那魯道東;馬來西亞:)
課程活動:猜一猜他們是誰
指定閱讀:《古希臘人是否相信他們的神話》(摘要)
第七週 戶外教學:東山吉貝耍部落社區
學習要素:1.實境踏查族群文化的差異
2.一個部落文化的再造
第八週 戶外教學回饋與分享
第九週 期中考週 期中考
第十週 第三單元
跨區域文化
環境場域的文化意象
問題意識:地形地物傳說於世界各地的形成要素?
觀念講述:地形地物系列:
地形地物的傳說,是指對某種特定的地理形勢和地上物,針對它們的由來、命名或形狀加以解說的傳說。也透露出當地人民對這塊土地的情感比附。
(世界各地的山川傳說)
課程活動:遨遊地圖、探索世界
指定閱讀:《傳說論》(地形地物部分)(摘要)
第十一週 問題意識:海盜傳說於海洋區域文化中的定位為何?
觀念講述:海盜傳奇系列:
各海洋區域的海盜形象及尋寶故事
(歐洲:北海小英雄、;台灣:蔡牽林道乾;日本:倭寇;加勒比海的海盜)
課程活動:尋寶活動、民間口訣解密
指定閱讀:《海盜》(摘要)
第十二週 戶外教學:土溝美術村
學習要素:1.實境踏查城鄉文化的差異
2.一個社區文化的再造
第十三週 戶外教學回饋與分享
第十四週 第四單元
跨世代文化
社會情感的文化意象
問題意識:不同世代的「棄老」文化,所凸顯的意義為何?
觀念講述:棄老系列:
老人的智慧化解了一些危機,也讓當政者思考棄老政策。
(台灣:草索拖因公就會拖因父;大陸:祖孫三代;日本:棄老山;印度:印度故事)
課程活動:影片賞析、探討世代社會變遷議題
指定閱讀:楢山櫛考影片
第十五週 問題意識:不同世代對「鬼怪」形象的變化,有何其文化意涵?
講述觀念:神鬼系列:
鬼怪傳說說明著人們對他界世界的心靈感受,也投射出人們情感深處的意念。
(英:吸血鬼傳說→活屍故事;大陸、台灣:魔神仔故事→美:外星人;日本:日本怪譚)
課程活動:群魔亂舞,「原型」畢露
指定閱讀:《妖怪台灣》(摘要)
第十六週 專題製作:
整合這學期的學習單,製作文化宣傳品
第十七週 成果報告
第十八週 期末考週 期末考

依實際上課情況而調整
期考調查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課程學習目標教學方式評量方式
詮釋民間文學的基本知能、統整民間文學與文化的交互影響。
課堂講授  
作業平時
展現自己對本土民間文學及國際文化的理解。
課堂講授  
口頭報告期中
發掘民間文學的跨文化意象,並運用於實際生活面的省思。
課堂講授  
分組討論  
作業平時
增進語言與文化關係之理解能力,並於生活中展現反省、理性思辨的能力。
分組討論  
作業平時
陳述民間文學(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歌謠、諺語)的藝術形式表現。
分組討論  
作業期末
指定用書
書名 自編講義
作者
書局
年份
國際標準書號(ISBN)
版本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參考書籍 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清華大學出版,新竹,2004.1 胡萬川,《民間文學工作手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11
胡萬川,《臺灣民間故事類型(含母題索引)》,里仁書局,臺北,2008.11
陳崗龍、張玉安等著,《東方民間文學概論》,崑崙出版社,2006.9 【日】柳田國男,《傳說論》,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3
【俄】弗‧雅‧普洛普,《故事型態學》,中華書局,上海,2006.11 【美】約翰‧邁爾斯‧弗里著,朝戈金譯,《口頭詩學-帕里洛德理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2000.8
【英】弗雷澤,葉舒憲譯,《舊約中的民間傳說》,陝西師範大學,陝西,2012.12
【英】約翰.‧史都華著,李根芳、周素鳳譯,《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巨流圖書,2005.8
克利福德‧格爾茲著,納日碧力戈等譯,《文化的解釋》,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99.1
【俄】葉琳娜‧米哈伊洛芙娜‧斯科瓦爾佐娃著,王亞民譯,《文化理論與俄羅斯文化史》,敦煌文藝出版社,敦煌,2003.12
【法】保羅‧書納著,張立立譯,《古希臘人是否相信他們的神話》,華東師範大學,上海,2014.8
教學軟體 PPT、多媒體教材及Flip教學網站
課程規範 1.這是一門走讀課程至少有兩次校外教學,務必參與
2.上課態度及配合課堂活動,是重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