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 |
1LD05101
|
課程中文名稱 |
跨越文化偏見與歧視的批判思考
|
課程英文名稱 |
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Cultural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
學分數 |
3.0
|
必選修 |
自選必修
|
開課班級 |
人文藝術領域
|
任課教師 |
方中士
|
上課教室(時間) |
週五
|
第4節
|
(T0104)
|
週五
|
第5節
|
(T0104)
|
週五
|
第6節
|
(T0104)
|
|
課程時數 |
3
|
實習時數 |
0
|
授課語言 |
1.華語
|
輔導考證 |
無
|
課程概述 |
培養學生檢視個人生活與理解他人處境的意識與能力,進而促成所處社會具有自我檢視與調整的公民行動。
|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
|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
編號 | 中文課程學習目標 | 英文課程學習目標 | 對應系指標 |
1
|
深化獨立與批判思考能力。
|
|
9 人文與倫理素養
|
2
|
培養自我檢視與理解他人觀點能力
|
|
7 表達溝通
|
3
|
培養公民審議公共議題能力
|
|
8 敬業合群
|
4
|
培養關懷社會弱勢的倫理態度
|
|
10 服務關懷
|
5
|
培養當代檢視網路社群資訊之媒體素養以促進包容多元文化態度。
|
|
2 資訊能力
|
|
就業力培養目標 |
|
校指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專業知識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外語能力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素養 |
服務關懷 |
|
5% |
5% |
10% |
5% |
5% |
5% |
15% |
15% |
15% |
20% |
|
系指標 |
1 |
4 |
2 |
5 |
3 |
6 |
7 |
8 |
9 |
10 |
|
基本知能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本土與國際意識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與倫理素養 |
服務關懷 |
|
5% |
5% |
10% |
5% |
5% |
5% |
15% |
15% |
15% |
20% |
|
中文課程大綱 |
1.省思日常生活經驗裡的文化偏見與歧視 2.理解文化結構、解構、建構等文化批評在生活中的實例與尋求個人精神主體覺醒的關聯 3.當代科技進展背景下的生命倫理學──墮胎、安樂死、動物權、代理孕母、複製人與生殖計畫。 4.公民與國家關係─當代政治哲學在正義議題上的困境 5.自由人?──當代媒體文化操控與各人心靈自由的可能 6.從文化操控的角度省思藝術與宗教活動中的個人心靈滿足
|
英/日文課程大綱 |
|
課程進度表 |
第一週: 1 課程概述簡報 2 通識教育與個人精神主體覺醒:通識教育目標與實踐的起點簡報 3 小組分組辦法與成績評量說明 4 次週議題與閱讀文本說明 第二週: 1 通識教育與個人精神主體覺醒:通識教育目標與實踐的起點簡報 2 哲學是甚麼:問題的提出之批判思考簡報 3 小組議題討論與分享 4 次週議題與閱讀文本說明 第三週: 1 哲學是甚麼:認識你自己。 2 小組議題討論與分享 3 次週議題與閱讀文本提示 第四週: 1 認識你自己:文化主流價值之自我敗壞與從自我教育改變的起點 小組議題討論與分享 3 次週議題與閱讀文本提示 第五週: 1 認識你自己:從宗教到科學的人文主義思維 2小組議題討論與分享 3 次週議題與閱讀文本提示 第六週: 1 認識你自己:從宗教到科學的人文主義思維 2 生命權/自主權:由墮胎到安樂死之當代生命倫理與法律爭議。 3 小組議題討論與分享 4 次週議題與閱讀文本提示 第七週: 1 生命權/自主權:由墮胎到安樂死之當代生命倫理與法律之爭議 2 憲法人權之自由權簡報 3 小組議題討論與分享 4 次週議題與閱讀文本提示 第八週: 1 生命權/自主權:由墮胎到安樂死之當代生命倫理與法律之爭議 2 小組議題討論與分享 3 期中考提交個人議題心得討論與提醒 第九週: 1 提交個人期中議題自我省思報告檔 2 次週議題與閱讀文本提示 第十週: 1 人民與國家關係:人民之生存、工作與財產權 2 小組議題討論與分享 3 次週議題與閱讀文本提示 第十一週: 1 人民與國家關係:人民之生存、工作與財產權 2 小組議題討論與分享 3 次週議題與閱讀文本提示 第十二週: 1 人民與國家關係:人民之生存、工作與財產權 2 小組議題討論與分享 3 次週議題與閱讀文本提示 第十三週: 1 人民與國家關係:在歷史轉型正義中尋求正義 2 小組議題討論與分享 3 次週議題與閱讀文本提示 第十四週: 1 人民與國家關係:低薪與缺工背景下的勞動權 2 小組議題討論與分享 3 次週議題與閱讀文本提示 第十五週: 1人民與國家關係:自由與平等權 2 小組議題討論與分享 3 次週議題與閱讀文本提示 第十六週: 1 人民與國家關係:網路0目由的代價與言論自由基本權 2 小組議題討論與分享 3 次週議題與閱讀文本提示 第十七週: 1 人民與國家關係:歷史從來不正義下的個人的從眾與理盲中的覺醒可能 2 提交個人期末正義議題心得討論與提醒 第十八週: 1 提交個人正義主題心得 2 教學回饋與教學檢討
|
課程融入SDGs |
|
期考調查 |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
|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
|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
|
|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
課程學習目標 | 教學方式 | 評量方式 |
深化獨立與批判思考能力。 |
分組討論
課堂講授
成果驗收
|
書面報告
(
平時
)
書面報告
(
期末
)
|
培養自我檢視與理解他人觀點能力 |
分組討論
課堂講授
|
口頭報告
(
期中
)
書面報告
(
平時
)
|
培養公民審議公共議題能力 |
分組討論
|
口頭報告
(
平時
)
|
培養關懷社會弱勢的倫理態度 |
分組討論
課堂講授
|
口頭報告
(
平時
)
|
培養當代檢視網路社群資訊之媒體素養以促進包容多元文化態度。 |
分組討論
|
口頭報告
(
平時
)
|
|
指定用書 |
書名 |
自願被吃的豬
|
作者 |
Julian Baggini
|
書局 |
麥田出版社
|
年份 |
2012
|
國際標準書號(ISBN) |
|
版本 |
|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 |
參考書籍 |
(1)《正義:一場思辨之旅》,Michael Sandel(2011),樂為良譯,雅言文化。 (2)《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Michael Sandel(2012),吳四明、姬健梅譯,先覺出版社。 (3)《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2版,邁可‧桑德爾 Michael Sandel,黃慧慧譯,五南出版,2014。 (4)教師自編補充教材文本檔案
|
教學軟體 |
|
課程規範 |
1. 分組操作目標與規則: (1)藉由分組討論促進意見表達與溝通能力 (2)在互動討論活動中提升學習動機 (3)藉由學員互動加強吸收教材成效 (4)操作規則:每組04-06人;每班10-12組;教室現場網頁教材瀏覽、討論、學習單記錄、分組交流,時間30分鐘 (5)分組交流形式:各組推派桌長或組員以訪問者角色遞序到下一組報告自己小組討論題綱心得並取得受訪小組在學習單上的簽證;請訪問者與受訪小組準備仿鄰理互動形式的訪問禮與回贈禮 2. 選課學生請具備課堂教室現場運用數位通訊工具進行網頁資料下載、閱讀、回應上傳與討論之工具與操作能力或數位工具與能力尚未具足但有尋求同學協助與溝通意願者 3.14次小組討論與分享,每缺席一次扣學期分數05分,沒有全程出席並參與討論分享者請勿選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