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視窗
南臺科技大學106學年度第2學期課程資訊
課程代碼 1MD03N01
課程中文名稱 全球地緣戰略
課程英文名稱 Global Geostrategy
學分數 3.0
必選修 自選必修
開課班級 社會科學領域
任課教師 蔡漢生
上課教室(時間)
週五 第4節 (E0504)
週五 第5節 (E0504)
週五 第6節 (E0504)
課程時數 3
實習時數 0
授課語言 1.華語
輔導考證
課程概述 根據全球各國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和各種資源的地理稟賦,以地緣關係來探討近現代的全球利益體系和國際關係。然後再從全球各國之地理稟賦優勢和基於利益關係之權力鬥爭的視角,以理解台灣地理位置的戰略價值、以及美、中、俄、日、歐盟等全球主要國家的全球利益謀略。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編號中文課程學習目標英文課程學習目標對應系指標
1 認知全球主要地緣戰略的關聯性,以具備統整性的思考邏輯與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能。 1 基本知能
2 解析全球地緣格局的複雜性,以學得有組織地統整和表達所學知能,且將之用於生活或學習中。 5 整合創新
3 深刻理解本土及國際的連動性,以適切認知地球村及國際化趨勢,並能以創新觀點面對國際局勢的變化。 3 本土與國際意識
4 正確認知國際關係的權謀競爭,從而提升理性思維及批判的能力。 9 人文與倫理素養
5 正確認知國際關係的權謀競爭,從而提升理性思維及批判的能力。 7 表達溝通
6 增強對媒體訊息保有開放、批判及省思的能力。 2 資訊能力
就業力培養目標
  校指標 1 2 3 4 5 6 7 8 9 10
  專業知識 實務技能 資訊能力 整合創新 外語能力 熱誠抗壓 表達溝通 敬業合群 人文素養 服務關懷
  10% 5% 10% 10% 10% 5% 20% 5% 20% 5%
  系指標 1 4 2 5 3 6 7 8 9 10
  基本知能 實務技能 資訊能力 整合創新 本土與國際意識 熱誠抗壓 表達溝通 敬業合群 人文與倫理素養 服務關懷
  10% 5% 10% 10% 10% 5% 20% 5% 20% 5%
中文課程大綱 1.緒論:地緣戰略的意義、理論與目的
2.地緣戰略與國際關係的連動性
3.近現代霸權國家之全球地緣戰略的轉變
4.全球地緣戰略對區域經濟整合的影響
5.中國崛起後的地緣戰略與影響
6.當今亞太地區的地緣戰略衝突
7.台灣地理位置在全球地緣戰略中的角色
8.科技發展對全球地緣戰略的影響
英/日文課程大綱
課程進度表 第1週 地緣政治的意義與理論
第2週 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連動性
第3週 近現代美英等霸權國家對全球地緣政治觀的異同(一)
第4週 近現代美英等霸權國家對全球地緣政治觀的異同(二)
第5週 當今區域經濟整合的地緣政治觀(一)
第6週 當今區域經濟整合的地緣政治觀(二)
第7週 中國崛起後的地緣政治觀與影響 (一)
第8週 中國崛起後的地緣政治觀與影響(二)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 當今美、中、俄、日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衝突(一)
第11週 當今美、中、俄、日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衝突(二)
第12週 台灣區位在美中日俄心目中的戰略價值(一)
第13週 台灣區位在美中日俄心目中的戰略價值(二)
第14週 科技典範轉換牽動全球地緣政治的變遷(一)
第15週 科技典範轉換牽動全球地緣政治的變遷(二)
第16週 分組討論與報告
第17週 分組討論與報告
第18週 期末考
備註:上列課程進度會根據學生學習成效酌於調整。
期考調查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課程學習目標教學方式評量方式
認知全球主要地緣戰略的關聯性,以具備統整性的思考邏輯與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能。
課堂講授  
筆試期中
解析全球地緣格局的複雜性,以學得有組織地統整和表達所學知能,且將之用於生活或學習中。
課堂講授  
作業平時
筆試期中
深刻理解本土及國際的連動性,以適切認知地球村及國際化趨勢,並能以創新觀點面對國際局勢的變化。
啟發思考  
作業平時
筆試期中
正確認知國際關係的權謀競爭,從而提升理性思維及批判的能力。
課堂講授  
作業期末
正確認知國際關係的權謀競爭,從而提升理性思維及批判的能力。
分組討論  
口頭報告平時
增強對媒體訊息保有開放、批判及省思的能力。
啟發思考  
作業期末
指定用書
書名 自編教材
作者
書局
年份
國際標準書號(ISBN)
版本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參考書籍
教學軟體 PowerPoint
課程規範 1. 本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討論為輔,本教學大綱得視教學需要調整之。
2. 上課勤惰情況(缺曠或遲到)會列為平時成績之考核。
3. 上課時會採隨機抽問方式的討論。
4.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