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 |
40D19R01
|
課程中文名稱 |
有機化學(二)
|
課程英文名稱 |
Organic Chemistry II
|
學分數 |
2.0
|
必選修 |
必修
|
開課班級 |
四技化材二甲
|
任課教師 |
蘇順發
|
上課教室(時間) |
週四
|
第3節
|
(I0309)
|
週四
|
第4節
|
(I0309)
|
|
課程時數 |
2
|
實習時數 |
0
|
授課語言 |
1.華語
|
輔導考證 |
1.化學丙級技術證照
2.化學乙級技術證照
|
課程概述 |
以結構、命名、製備法、物理性質、化學反應來介紹 1. 苯及其衍生物 2.胺類化合物 3.醛類和酮類 4.有機羧酸類 5.有機羧酸之官能基衍生物。
|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
先修科目:普通化學 有機化學(一)
|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
編號 | 中文課程學習目標 | 英文課程學習目標 | 對應系指標 |
1
|
能熟悉有機化學品的結構特徵、反應特性及其鑑定方法
|
To be able to realize the chemical structure, rea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
1 工程知識
|
2
|
能熟悉分析紅外線光譜儀、核磁共振光譜儀等分析圖譜各波段所代表的官能基
|
To be able to analyze and assign the characteristic peaks of FTIR, NMR spectra
|
2 實驗分析
|
3
|
能與同學、助教或授課教師相互討論完成作業
|
To be able to discuss with classmates , teaching assistant and teacher to finish homework
|
6 解決問題
|
4
|
能利用網際網路平台收集並研讀相關資料
|
To be able to collect and read the papers related to polymer via internet.
|
7 持續學習
|
5
|
能理解藥物性質並正當使用
|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properties of medicines and apply them appropriately.
|
8 倫理責任與人文素養
|
|
就業力培養目標 |
|
校指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專業知識 |
實務技能 |
資訊能力 |
整合創新 |
外語能力 |
熱誠抗壓 |
表達溝通 |
敬業合群 |
人文素養 |
服務關懷 |
|
30% |
30% |
10% |
0% |
0% |
20% |
0% |
0% |
10% |
0% |
|
系指標 |
1 |
2 |
3 |
7 |
4 |
|
6 |
5 |
|
8 |
|
|
工程知識 |
實驗分析 |
工程實務 |
持續學習 |
系統設計 |
|
解決問題 |
表達溝通與敬業合群 |
|
倫理責任與人文素養 |
|
|
30% |
30% |
0% |
10% |
0% |
|
20% |
0% |
|
10% |
|
|
中文課程大綱 |
1.苯及其衍生物之結構、命名、製備法、物理性質、化學反應。 2.胺類化合物之結構、命名、製備法、物理性質、化學反應。 3.醛類和酮類之結構、命名、製備法、物理性質、化學反應。 4.有機羧酸類之結構、命名、製備法、物理性質、化學反應。 5.有機羧酸官能基衍生物之結構、命名、製備法、物理性質、化學反應。
|
英/日文課程大綱 |
1. Benzene and its derivatives 2. Amines 3. Aldehydes and Ketones 4. Carbojylic Acid 5. Functional Derivatives of Carbojylic Acid
|
課程進度表 |
第1周 第七章後半部分內容 第2-4周 苯及其衍生物之結構、命名、物理性質 第5-6周 胺類化合物之結構、命名、製備法、物理性質、化學反應 第7周 紅外線光譜。 第8周 核磁共振光譜。 第9周 期中考 第10-11周 醛類和酮類之結構、命名、製備法 、物理性質、化學反應 第12-13周 有機羧酸類之結構、命名、製備法、物理性質、化學反應 第14-15周 有機羧酸官能基衍生物之結構、命名、製備法、物理性質、化學反應 第16-17周 烯酮陰離子之結構、命名、製備法、物理性質、化學反應,高分子化學、結構、聚合法第18周 期末考
|
課程融入SDGs |
|
期考調查 |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
筆試
|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
筆試
|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
平時考,不定期
|
|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
課程學習目標 | 教學方式 | 評量方式 |
能熟悉有機化學品的結構特徵、反應特性及其鑑定方法 |
課堂講授
|
筆試
(
平時
)
筆試
(
期末
)
|
能熟悉分析紅外線光譜儀、核磁共振光譜儀等分析圖譜各波段所代表的官能基 |
課堂講授
|
筆試
(
平時
)
筆試
(
期中
)
|
能與同學、助教或授課教師相互討論完成作業 |
課堂講授
|
筆試
(
平時
)
|
能利用網際網路平台收集並研讀相關資料 |
課堂講授
|
書面報告
(
平時
)
|
能理解藥物性質並正當使用 |
課堂講授
|
書面報告
(
平時
)
|
|
指定用書 |
書名 |
Introduction to Organic Chemistry
|
作者 |
William Brown, Thomas Poon
|
書局 |
Wiley (滄海書局)
|
年份 |
2014
|
國際標準書號(ISBN) |
9789866889547
|
版本 |
6e
|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 |
參考書籍 |
無
|
教學軟體 |
無
|
課程規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