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視窗
南臺科技大學109學年度第2學期課程資訊
課程代碼 Z6D03G01
課程中文名稱 奈米材料
課程英文名稱 Nanomaterials
學分數 3.0
必選修 選修
開課班級 工學X學程三
任課教師 黃常寧
上課教室(時間)
週五 第5節 (I0308)
週五 第6節 (I0308)
週五 第7節 (I0308)
課程時數 3
實習時數 0
授課語言 1.華語
輔導考證
課程概述 以整合方式介紹奈米材料的結構、合成方法與性質作一系列探討。
先修科目或預備能力
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對應
編號中文課程學習目標英文課程學習目標對應系指標
1 知道奈米材料的結構與合成方法 To be able to learn the structures and synthesis of Nanomaterials. 1 專業知識
2 知道奈米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與特性量測方法 To be able to lear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materials. 1 專業知識
3 能看得懂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名詞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Nanomaterials terminology. 1 專業知識
4 能將所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上 To be able to apply the Nanomaterials knowledge in daily life. 2 實務技能
5 能有系統及有組織的回答課堂上老師詢問之專業問題 To be able to systematically answer the questions raised by the instructor in the class 7 表達溝通
6 學生能分工合作如期完成一份專題報告 To be able to discuss with classmates and finish the project. 4 整合創新
7 能利用網際網路平台收集並研讀相關資料 To be able to collect and read the documents related to Nanomaterials via internet. 3 資訊能力
就業力培養目標
  校指標 1 2 3 4 5 6 7 8 9 10
  專業知識 實務技能 資訊能力 整合創新 外語能力 熱誠抗壓 表達溝通 敬業合群 人文素養 服務關懷
  60% 10% 10% 10% 0% 0% 10% 0% 0% 0%
  系指標 1 2 3 4 5 6 7 8 9 10
  專業知識 實務技能 資訊能力 整合創新 外語能力 熱誠抗壓 表達溝通 敬業合群 人文素養 服務關懷
  60% 10% 10% 10% 0% 0% 10% 0% 0% 0%
中文課程大綱 1. 奈米材料:簡介
2. 奈米材料的合成
3. 奈米粒子的性質
4. 奈米材料的特性量測
英/日文課程大綱 1. Nanomaterials: An Introduction
2. Synthesis of Nanomaterials
3. Properties of Nanoparticles
4.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materials
課程進度表 1. 奈米科技與明日世界
2. 奈米科技的內涵
3. 奈米材料之結構與特性
4. 奈米材料之製備
5. 奈米材料之檢測與分析
6. 奈米材料之應用
課程融入SDGs
期考調查
期中考(第9週)考試方式 筆試(線上測驗)
期末考(第18週)考試方式 筆試(線上測驗)
其他週考試考試週次與方式
教學方式與評量方式
課程學習目標教學方式評量方式
知道奈米材料的結構與合成方法
課堂講授  
作業平時
筆試期中
筆試期末
知道奈米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與特性量測方法
課堂講授  
作業平時
筆試期中
筆試期末
能看得懂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名詞
個案研究(PBL)  
口頭報告期末
書面報告期末
能將所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上
個案研究(PBL)  
口頭報告期末
書面報告期末
能有系統及有組織的回答課堂上老師詢問之專業問題
個案研究(PBL)  
口頭報告期末
書面報告期末
學生能分工合作如期完成一份專題報告
個案研究(PBL)  
口頭報告期末
書面報告期末
能利用網際網路平台收集並研讀相關資料
個案研究(PBL)  
口頭報告期末
書面報告期末
指定用書
書名 奈米科技概論
作者 盧永坤、趙宇強
書局 滄海書局
年份 2021
國際標準書號(ISBN) 9789863631194
版本 2
請同學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非法影印,以免觸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
參考書籍 (一)Gross, M. “Travels to the Nanoworld – Miniature Machinery in Nature and Technology,” Perseus Publishing,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1999, p. 254.
(二)Harris, P.J.F. "Carbon Nanotubes and Related Structures – New Material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99, p. 279.
(三)Edelstein A.S. and Cammarata R.C. “Nanomaterials: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Institute of Physics Publishing, Bristoal and Philadephia, 1996, p. 596.
(四)Iler, R. K., The Chemistry of Silica Solubility, Polymerization, Colloid and Surface Properties, and Biochemistry,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1979; p. 866.
(五)Sposito, G., The Chemistry of Soils, Oxford Univ. 1989, p. 277
(六)孫超,"窯火中的創造," 藝術家出版社, 2001, p. 144.
(七)Nesse, W.D.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Mineralogy,” 2nd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991, p. 335.
(八)Putnis, A. "Introduction to Mineral Science," 1st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92, p. 121-184.
教學軟體
課程規範 上課嬉鬧說話嚴重干擾其他同學之上課權益者扣學期總成績1分
期中考成績30%,期末考成績30%,報告成績40%
每點名一次未到扣學期總成績2分
報告成績包含上台報告及書面報告